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大河網(wǎng)訊(記者 莫韶華)2020年9月,,洛陽應天門3D激光秀正式上演,拉開了對外展示的序幕,,驚艷全國,。2020年12月,2020年央視戲曲春節(jié)晚會將分會場設在了洛陽應天門廣場后,,應天門紅遍中國,,火遍網(wǎng)絡,。
應天門究竟有何魅力,出場即出名,?為何每次亮相都刷爆網(wǎng)絡,?跟著大河網(wǎng)記者來看看吧。
應天門的發(fā)掘是有意為之
應天門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紫微城的正南門,,是中國古代規(guī)格最高的城門,,始建于隋大業(yè)元年(605年),歷經(jīng)隋,、唐,、五代、宋4個時期530余年,。它所在的紫微城因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宮而得名,,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尤其經(jīng)武則天增修明堂,、天堂后,,成為世界奇觀,被譽為“萬宮之宮”,,是九朝理政之所,,也是中國歷史上沿用時間最長、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宮,。
據(jù)洛陽文保集團工程師孟慶郵介紹,,應天門的發(fā)掘并不像商城遺址那樣是偶然發(fā)現(xiàn)的,而是有意為之,。
帶花紋的瓦當
門釘
帶“官”字的墻磚
建筑倒塌時燒毀的木頭
“1954年,,考古工作者根據(jù)文獻記載,結合水系,,街道開始尋找主要建筑,經(jīng)過勘查發(fā)掘,,對宮城框架做出初步推斷,,隨后氣勢恢宏的應天門終于清晰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是一座由門樓、垛樓,、東西闕樓及其相互間的廊廡組成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東西長達137米,兩側闕高36.4米,,按照唐代一尺29.4厘米來計算,,這座恢宏的城樓差不多有今天的十二三層樓高?!泵蠎c郵說,。
應天門曾叫則天門,,是因武則天而改名的嗎?
其實不是的,。
據(jù)史料記載,,應天門在使用期間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先后被稱為則天門,、順天門、應天門,、神龍門,、五鳳樓等。
公園605年,,隋大業(yè)元年,,隋煬帝楊廣在京都洛陽新建都城,大業(yè)二年“喬遷”新都,,宮城紫微城北據(jù)邙山,,南直伊闕之口,洛水穿過都城,,有河漢之象,,宮城南門稱之為則天門、紫微宮門,。
隋末王世充政權改稱順天門,,取“順天應時”之意,不久王世充敗,,恢復“則天門”舊稱,。李世民耗時10月攻下東都洛陽后,因宮城太過奢華一怒之下燒火焚之,。
隨后,,唐高宗于顯慶元年656年重建此門。高宗駕崩之后,,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繼帝位,,擴修洛陽城,此時則天門已成為朝廷舉行重大慶典和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相傳女皇稱帝以及唐玄宗接待日本遣唐使都在此地舉行,,可見應天門在唐朝時的重要地位。
這里要說的是,,武則天67歲登基,,在位15年間其實應天門依然叫則天門。有讀者會問,,古人不是很在意避諱嗎,?武則天這么大度,?
這里要科普一下,“武”是她的姓氏,,本名珝,,后改名曌,“則天”二字是她在神龍元年(705年)被迫退位后,,由唐中宗李顯賜的“則天大圣皇帝”尊號,。去世后“帝”字又被省去,稱“則天大圣皇后”,,所以“則天”是謚號,,而人在世期間是不可能有謚號的,所以不存在避諱一說,。
此后,,睿宗李旦時因避其母諱武則天改為應天門,一直沿用至今,。
為什么說是“天下第一門”,?
應天門在歷朝歷代的重要地位可從典故中一探究竟。就是在這座城樓上,,隋煬帝開創(chuàng)了萬國來朝,,李世民下達過焚城令,唐高宗過問了“韓國政事”,,武則天發(fā)表了登基演說,,唐玄宗接見了日本遣唐使。
喜歡歷史的讀者經(jīng)常會拿明清紫禁城和隋唐紫微城,、午門和應天門相比較,,其實是一脈相承。而且午門與應天門都有“五鳳樓”的俗稱,,因為都是五座樓閣,,如鳳翅飛舞。
其實,,應天門對置雙闕的形制布局與北魏洛陽城宮城閶闔門,、東魏北齊鄴城朱明門雙闕的布局類似,并影響了北宋東京宣德門,、元大都崇天門、明清故宮午門的布局,。
據(jù)孟慶郵介紹,,這種都城宮闕的形制理念從南北朝以來一脈相承并不斷發(fā)展變化,但永遠不變的是建筑的巍峨宏大所代表的皇家禮儀和威嚴,。為什么文獻記載那么多國家政治活動都在應天門舉行,?正是因為這種宮闕形制的禮制性意義,。所以它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國家和皇權的象征,。
孟慶郵告訴大河網(wǎng)記者,,為更好地保護遺址,洛陽市對應天門遺址保護工程做了多次規(guī)劃和調整,。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主體共分為三層,,首層及夾層為遺址展示和展覽區(qū),通過應天門歷史遺跡和考古發(fā)掘實物及其他手段重現(xiàn)應天門的歷史原貌,;二層及三層為隋唐洛陽城相關歷史展示區(qū),,以實物、模型及多媒體方式展示隋唐洛陽城的發(fā)展過程,。
如今,,應天門已成為洛陽的又一地標級文旅勝地,講述著朝代更迭,、歷史故事,。
來源:大河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