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為酒店隔離人員登記,。河南報業(yè)全媒體記者李佳攝
□河南日報記者 曹萍 河南報業(yè)全媒體記者 李佳
7月28日,,鄭州人小白(化名)因為工作原因,,去了一趟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那時他還不知道,這次行程會帶給他一段從未體驗過的集中隔離經(jīng)歷,。
獲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那一刻起,,小白就開始了居家隔離,還特別開了個家庭會議,,讓父母,、妻子和孩子都不要出門。
8月9日一早,,他接到社區(qū)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提醒他需要進(jìn)行集中隔離。出門時,,他把家里的垃圾袋捎下去,,用眼神跟家人一一告別。
一輛救護車載著包括他在內(nèi)的6名密接者,,到達(dá)集中隔離所住的酒店,。這里他并不陌生,,過去他經(jīng)常去酒店隔壁的一家牛肉面館吃飯。
為了防止感染,,酒店的電梯停運了,。小白的房間在6樓,一名身穿防護服的志愿者,,在前面給他帶路,。
小白注意到,走到第3層時,,幫忙提行李的志愿者就開始大口喘氣,拽著樓梯扶手一步步往上走,。每一次抓扶手,,都有汗水在他的橡膠手套中一晃一晃的。
后來小白才知道,,這里的志愿者要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送飯、消毒,,一天幾十次往返于1樓與6樓之間,。
隔離酒店的房間還是有些不同:洗手臺上擺放著消毒凝膠,房間門是不能從里邊反鎖的,,每扇門上有一個A4紙大的玻璃窗,,可以從屋外觀察房間里的情況。此外,,每天做一次核酸檢測,,而且同時采集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
透過窗戶往樓下望去,,酒店外圍已經(jīng)進(jìn)行了封鎖,,從人行道到酒店大堂入口區(qū)域近30米距離,都被警戒線圍了起來,,有穿綠色馬甲的工作人員值守,。
早飯和午飯后大約40分鐘,小白都會收到一袋中藥飲,,上面寫有“河南省中醫(yī)院西區(qū)醫(yī)院”字樣,。看新聞了解到,,這是醫(yī)護人員連明徹夜精心熬制的,。每次,從小怕吃藥的小白幾大口便將藥喝完,,一滴都不剩,。
韭菜雞蛋,、土豆紅燒肉、清炒西葫蘆……來到這里的每頓飯,,都能吃到家的味道,。送飯的大姐話不多,看小白來到這里的第一頓飯只吃了一小半,,便沖他說了句:“得吃好,,吃好有勁?!边€重重地點下頭,。
8月10日凌晨4點多,難以入眠的小白透過窗戶看到,,在昏黃的路燈下,,那一抹熒光綠依然坐在執(zhí)勤點的椅子上。他突然鼻子一酸,,從抗洪到防疫,,鄭州這個夏天太難了,但正是有成千上萬這樣的陌生人在各自崗位上堅守和付出,,讓他堅信,,勝利一定屬于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