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丨在线观看|麻豆传媒破解版在线视频|51吃瓜 张津瑜 网|欧美亚洲精品在线|91版制片厂艺人|不孕老中医91制片厂|麻豆啊传媒app适当的放松一下|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专区精品|麻豆传媒宁洋子在线下载|麻豆床传媒网站入口应用,人人添人人,黑料 在线 吃瓜,国产亚洲精品有码

探訪中國最后一批自梳女:年輕時為掙錢錯過結(jié)婚(圖)

編輯: 時間:7/31/2015 5:35:04 AM 瀏覽:1461

探訪中國最后一批自梳女:年輕時為掙錢錯過結(jié)婚(圖)

自梳女黃月蓉步履蹣跚,。

探訪中國最后一批自梳女:年輕時為掙錢錯過結(jié)婚(圖)

90歲黃月蓉為記者介紹當年在新加坡當媽姐時拍下的照片。

探訪中國最后一批自梳女:年輕時為掙錢錯過結(jié)婚(圖)

87歲的梁潔源每天代姐妹們點燃盤香,。

原標題:探訪中國最后一批自梳女

日前,,網(wǎng)傳一段視頻顯示,一個被稱為“自梳女”的群體,,她們將頭發(fā)梳起,,以示終身不嫁。為此,,京華時報記者前往廣東省佛山市均安鎮(zhèn)沙頭村,,探訪了中國最后一批自梳女的現(xiàn)狀,。

曾經(jīng),,她們遠赴南洋打工掙錢,,被稱為“媽姐”或“姑婆”。如今,,這些無兒無女的老人的晚年生活,備受關注,。廣東省婦女聯(lián)合會婦女研究中心主任曾女士稱,,2011年的一次調(diào)研顯示,,明確登記在冊的自梳女不足50人,,年齡在85歲到90歲之間。

本版采寫京華時報記者施志軍

本版圖片京華時報記者陶冉

“每個月做頭發(fā)都要花不少錢,,別的可以省一省,自己的儀表一定要注意”,。

90歲姑婆注重儀表

安靜、悠閑,、遠離喧囂,,這是均安鎮(zhèn)沙頭村給人的第一感覺,。

3月11日上午9點,,蒙蒙的細雨,,如同給新年過后不久的均安鎮(zhèn)沙頭村披上了一層蟬翼般的輕紗。村子空氣中彌漫著的,,是被雨水沖刷過的清新味道,。在村中央,向一處深深的小巷內(nèi)拐兩個彎,,便是90歲姑婆黃月蓉,一個人住了14年的房子,。

推開高高的老式對開木門,,狹小的庭院整齊別致,干凈利落,。長滿青苔的墻邊石臺上,,擺放著長滿果實的金橘。屋門正對著的神位前,,燃燒過半的兩炷香,,插在了精心制作的石板上,一旁還斜插著幾束粉色梅花,。

這套房子,,是黃月蓉14年前從新加坡回國,用存款在沙頭村老家蓋起的3處房中的一處。另外2套,,則分別給了她的兩個侄子。60多年的國外打工生活,,回國后就已經(jīng)年過七旬,。黃月蓉說,,給別人打工一輩子,,就只想自己住,。

每天早上6點,,她準時起床。先到村旁的小山丘周邊溜達,,她說,小鎮(zhèn)的安逸,,讓她非常喜歡獨自散步,,看著郁郁蔥蔥的山林,,也總是讓她高興。晨練過后,,她便從容地為自己準備早餐。從去年開始,,她的右腿膝蓋開始間歇性疼痛,加上老人年歲大,,行動起來多少有些遲緩,一頓早飯過后,,基本已經(jīng)是9點左右,。

此時,黃月蓉正在清掃地面,。連續(xù)兩天的陰雨天氣,,讓她有更多的時間收拾家務。做了多年“媽姐”,,愛干凈已經(jīng)成了她入骨的習慣,。每天上午,大部分的時間,,她都是在打掃房間,。黃月蓉說,姑婆都有個毛病,,只要不打掃房間,,心里就會覺得別扭,。

她走進臥室,換一件酒紅色呢子外套,,搭一條披肩,,端著剛剛泡好的咖啡,便坐在電視機前僅有的一張圈椅上,,開始了一上午的悠閑,。臥室的一進一出,屋內(nèi)的燈一定會隨手關閉,。墻上貼著的一張水電費明細單,,也透露著老人的細致。

“過日子當然要精細一些,,雖然一人生活,,但省下來的就是賺到的”,黃月蓉說,,現(xiàn)在的生活支出,,主要靠當年打工的積蓄。雖然花銷不大,,但用錢的地方還是很多,,“每個月做頭發(fā)都要花不少錢,別的可以省一省,,自己的儀表一定要注意”,。

每天晚上8點多,看過短暫的電視節(jié)目,,她便準時躺下休息,。這樣固定無憂的生活習慣,讓黃月蓉能保持足夠的體力,,每天白天繼續(xù)勞作,。雖然侄子們會定期看望她,但衣食住行,、家中一切事物老人大都自行完成,。

□自述

“自己買了一只雞、一把尺和一把剪刀,,靜對神靈,,默默發(fā)誓,終身不嫁,,這就算是完成自梳了,。有些更講究一點的姐妹,她們還會花錢請師傅,更為隆重地見證自梳的那一刻,。”

為掙錢養(yǎng)家決定自梳

時間回到1941年,。那一年,我國進入抗日戰(zhàn)爭中期,。17歲的黃月蓉和村里的幾個姐妹決定到南洋打工,。“我有個姐姐在新加坡”,黃月蓉說,,姐姐寫信告訴她,,可以到新加坡工作,能賺到不少錢,。那時候,家里很窮,,在新加坡每個月至少可以掙100坡幣,。按照當時的匯率,折合國內(nèi)600元,,這是一筆很豐厚的薪資,。

就這樣,她們每人花費1500元,,坐著輪船漂洋過海,,經(jīng)江門到香港,最后??吭诹诵录悠?。這一待,就是60年,。黃月蓉先后換過4次雇主,。每一戶都住別墅,配有司機,、媽姐和清潔工等傭人,。“媽姐只有富裕些的人家才請得起,我們負責帶孩子,、做飯,,一整天都在忙。”

為主家做的每一頓飯,,黃月蓉都用心烹制,。每次買菜,她都把賬單詳細列好,。很快,,她的勤快老實贏得了主家的信任,工錢也逐漸上漲,,“開始每個月100坡幣,,后來漲到了300,。”

立領斜襟,寬松長褲,,黑發(fā)成髻,。黃月蓉珍藏著的舊照片顯示,當年的媽姐自梳女干凈利索,。那時,,和她一樣的年輕女孩全都聰敏勤快,奉行獨身,。她們很快便贏得青睞,,成為南洋家政行業(yè)的知名品牌。

黃月蓉介紹,,那個時候,,在新加坡打工的廣東女子有很多。有的在建筑工地上干活,,有的在船上做工人,。媽姐的薪水比普通女傭高不少,她們平時的外出,,都有司機開陪同,,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人。除此之外,,成家不會被聘用,,也使得媽姐們不愿嫁人。錯過了成家的最好年齡,,慢慢地也就不再想,。就這樣,她和要好的姐妹們相約,,決定終身不嫁,,并先后“自梳”。

“一般都五六十歲才自梳”,,黃月蓉說,,她是60歲才自梳的,沒有舉行太過特別的儀式,。“自己買了一只雞,,一把尺和一把剪刀,靜對神靈,,默默發(fā)誓,,終身不嫁,這就算是完成自梳了。有一些更講究一點的姐妹,,她們還會花錢請師傅,,更為隆重地見證自梳的那一刻。”

沙頭村的另一名自梳女梁潔源今年87歲,。和大多數(shù)自梳女不同的是,,她沒有出國,而是在廣州給別人當保姆,。“我是22歲自梳的,。當時就是很隨意地把頭發(fā)盤起,然后就拜祭神靈,,再斟杯茶給父母,,就算是正式自梳了。”

均安鎮(zhèn)宣傳文體辦副主任歐陽少生稱,,在1886年到1934年間,,跟黃月蓉一樣,赴新加坡的“自梳女”,,僅沙頭村就有500多人。她們一撥接著一撥,,三五成群結(jié)伴而行,。

□貢獻

“而自梳女返鄉(xiāng)后,對家鄉(xiāng)的建設也都很積極,。如果哪里需要建設,,她們也都會出錢贊助。不管是政府還是鄰里,,對她們都很尊重,。”

歸國幫助家鄉(xiāng)建設

按照舊俗,自梳女自梳之后,,便標志著女性要自立,。她們可以走出深閨,外出耕作,、經(jīng)商或打工,。但她們不能被安葬在娘家,即便是死后,,也只能由生前的好姐妹們前往祭奠,。

黃月蓉說,為了能在年邁時有養(yǎng)老之處,,一些順德自梳女便共同籌資,,開始修建冰玉堂,以便年老有終,并最終于1950年建成,。此后一段時間,,村里回國后的自梳女,就都住在了冰玉堂里,。

后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自梳女又都回到了家人的身邊,。到上世紀90年代,,冰玉堂已經(jīng)無人居住,開始逐漸成了自梳女們的會館,、集結(jié)點,。每天,住在附近的姑婆會到這里來坐坐,,和姐妹們聊天,、打牌。

對此,,冰玉堂托管員黃松開稱,,總共算下來,光沙頭村的自梳女應該有200到300人左右,。村里自梳女的生活都很自立,,衣食住行,全是自己照顧自己,。她們掌握著一手好廚藝,,工錢自然不會太低?;貒院?,因她們見過世面,并積攢了相當一筆錢,,所以,,在村子里還都算是很風光的人。“而自梳女返鄉(xiāng)后,,對家鄉(xiāng)的建設也都很積極,。如果哪里需要建設,她們也都會出錢贊助,。不管是政府還是鄰里,,對她們都很尊重。現(xiàn)在,,這些人全都年事已高,,其中最年輕的也已經(jīng)86歲,,除了能夠自理的,大部分都在親戚家生活,。曾經(jīng)熱鬧的冰玉堂里,,當下偶爾才能見到幾位步履蹣跚的姑婆前來敘舊。”

3月12日,,京華時報記者前往冰玉堂發(fā)現(xiàn),,它分左、中,、右三座,,中座供奉著自梳女們信奉的觀音,左,、右分別安放著已故自梳女的靈位,。樓上木質(zhì)閣樓,是自梳女曾經(jīng)的睡眠之處,,如今,,這里只陳列了當年自梳女的手工藝品、飾品,、證書等物件,。自2012年12月25日起,冰玉堂“自梳女”博物館正式掛牌成立,,開始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對外免費開放,。

□延展·命運與時代關聯(lián)

經(jīng)濟獨立決定不嫁

據(jù)廣東省婦女聯(lián)合會婦女研究中心主任曾女士介紹,自梳女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地區(qū),,以南海、番禺和順德為主,,極少部分分布于中山,、肇慶地區(qū),產(chǎn)生于清朝后期,。據(jù)《順德縣志》記載,,當時,順德蠶絲業(yè)發(fā)達,,許多女工獲得經(jīng)濟獨立,,她們渴望自由的同時,也被工作所束縛,,情愿終身不嫁,。番禺、東莞等地的自梳女情況也與順德相仿,。

“她們這一種群體的形成,,和當代大齡剩女有相似之處,。”曾女士分析,究其原因,,是因為女性在經(jīng)濟上得到了獨立,。她們不用依靠別人,可以自立,,便有了選擇自己生活的成本,,同時又擔心婚姻會束縛她們的自由,婚后生活會影響到個人前途,。這種行為本身,,在當時是非常進步的。

自梳風俗日漸衰落

過去“自梳”,,需要有特定儀式,。先由族人擇吉日,請德高望重者主持祭祖,,然后舉行“梳髻”儀式,,自梳女將自己的辮子挽成發(fā)髻,表示永不嫁人,。

儀式既悲壯又喜悅,。儀式當日,還要擺上幾桌酒席,,請親朋聚會,,以示公眾。辛亥革命以后,,封建制度和習俗徹底破除,,自梳這一風俗日漸衰落,新的自梳女不再出現(xiàn),。

直到20世紀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區(qū)蠶絲業(yè)逐漸衰落,年輕女性失去了可以立身的職業(yè),,聽說到南洋打工收入豐厚,,遂結(jié)伴前往。許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沒有談婚論嫁,。到五六十歲時,便買來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為了自梳女,。

“這就是中國最后的一批自梳女。”曾女士說,,在當時,,她們還被稱作“媽姐”或“姑婆”,。比如,現(xiàn)年96歲的歐陽煥燕,,也是沙頭村人,,她就曾在著名華僑陳嘉庚的家里工作過9年,直到日軍侵略新加坡,,陳家回重慶,。歐陽煥燕又到了后來擔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家里當工人,并前后在李家工作40多年,。

返鄉(xiāng)之后安享晚年

曾女士稱,,目前,廣東僅剩的幾十名自梳女,,是中國最后一批自梳女,。2011年婦聯(lián)的一次調(diào)研顯示,明確登記在冊的自梳女不足50人,,年齡在85歲到90歲之間,。隨著各項政策的逐步完善,自2010年起,,自梳女們開始主動提出恢復國籍,。很快,廣東省僑聯(lián)開始幫助她們辦理相關手續(xù),。

現(xiàn)在,,除個別老人未能提供恢復國籍的必要材料外,幾乎已經(jīng)全部恢復了國籍,。擁有國籍后,,民政部門的一些優(yōu)待政策,也很快跟了上去,。“由于珠三角地區(qū)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各級政府對自梳女都有不同的優(yōu)待政策。”曾女士稱,,包括普通空巢老人的公共服務,自梳女也都能夠享受,。自梳女的命運與時代的發(fā)展有很大關聯(lián)?,F(xiàn)在,她們正在安度晚年,,享受著安靜平和的生活,。

□對話“我們都想自強自立”

京華時報:為什么選擇做自梳女?

黃月蓉: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流傳著關于女孩子嫁人的歌謠,歌謠里說嫁人后日子會很艱難,。那時候,,也真的是這樣。很多姐妹都不想做受氣的媳婦,。最主要的是,,我們都想自強自立。

京華時報:沒有結(jié)婚后悔嗎,?
    梁潔源:我的父母生了12個孩子,,后來只剩下4個,2男2女,,我是最小的一個,。以前,那些地主想追求我,,我不去見他們,。他們老想追求我,那時候我長得很漂亮,,但我根本沒有結(jié)婚的想法,。
黃月蓉:不后悔。其實,,那時候工作有錢掙,,就覺得挺好的。而結(jié)婚還要給別人生孩子,,我接受不了,。另外,給人家打工做媽姐,,也很少有機會能接觸到外面的人,,當然也就沒有人追過我。我早就說過,,我是不結(jié)婚的,,我要自立。姐妹們也有人后悔沒有結(jié)婚,,但是我覺得,,這不是她們真實的想法,在她們的心里,,還是喜歡自己養(yǎng)自己的,。

京華時報:現(xiàn)在怎么看待自梳這種現(xiàn)象?

黃月蓉:我們自梳女只是一段獨特的歷史,,我們不結(jié)婚不是因為排斥男人,,也不恨男人。我們?nèi)ツ涎蟠蚬?,也都是靠雙手養(yǎng)活自己,。這在當時,,是很正常的情況。這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