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揚在捐獻造血干細胞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蔡君彥 文 受訪者供圖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從河南省紅十字會獲悉,,2020年至2022年疫情這三年,,“人命關(guān)天”的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在捐獻者,、工作人員等多方齊心協(xié)力下,,捐獻工作非但沒有慢下來,,還實現(xiàn)了逆勢增長:2020年捐獻106例,;2021年捐獻132例,;2022年捐獻119例,,疫情三年累計捐獻357例,,造血干細胞捐獻人數(shù)比此前三年(2017年至2019年)增加了121例,增長51%,。
2022年“最后一捐” 幾度推遲后終于了卻心愿
王志揚是信陽商城金鼎建設(shè)工程有限公司職員,,今年5月份,王志揚順利通過了高分辨配型和體檢,,被安排在7月上旬在鄭州進行捐獻,。不料,就在他啟程來鄭州為捐獻做準備時,,因患者病情變化,,捐獻只能推遲。直到10月份,,王志揚又進行了第二次體檢,,同時,患者也再次為移植做準備,,沒想到,,鄭州疫情又起。
11月初,,經(jīng)過省紅十字會協(xié)調(diào),,王志揚的捐獻被調(diào)整到洛陽。不料,,洛陽也有了疫情,,同樣無法采集,12月初,,捐獻又被調(diào)到鄭州,。
這下可以捐獻救人了吧?萬萬沒想打,,此時,,王志揚不幸“中招”,感染了新冠肺炎,,捐獻只好再次推遲,。感染一周后,他的身體狀況好轉(zhuǎn),,進而康復(fù),,救人心切的王志揚就催促工作人員:我好了,盡快安排捐獻吧,!
這次,,捐獻被安排在12月29日進行,也是2022年的“最后一捐”。如愿以償?shù)赝瓿稍煅杉毎璜I后,,王志揚如釋重負,,并為患者送上祝福:“祝福患者早日康復(fù),!”
捐獻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變變變 考驗工作人員遇事“急轉(zhuǎn)彎”
“疫情這三年,,省內(nèi)疫情及嚴重程度,也在不斷地考驗著我們每一個人,,讓每一個參與生命救治鏈條中的紅十字人,,都提升了遇事緊急轉(zhuǎn)彎的能力?!笔〖t十字會相關(guān)負責人表示,。比如,疫情下,,患者病情危急,,需要志愿者緊急進行高分辨配型、體檢,、捐獻,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就需要多方聯(lián)系,,搞清楚哪些醫(yī)院能夠以最快的方式完成這些環(huán)節(jié),。
又如,一旦采集醫(yī)院突發(fā)“陽性”病例,,需要緊急封控,,捐獻者就需要從一家醫(yī)院轉(zhuǎn)換到另一家醫(yī)院,又得十萬火急各種協(xié)調(diào)……
“總之,,各種各樣平常情況下很少遇到的事情,,疫情之下,一件接著一件,,接踵而至,。疫情這三年的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我們最擔心的不是志愿者的捐獻意愿是否堅定,、家人會不會反對,,而是疫情下,患者‘入艙’了,,沒有回旋余地了,,志愿者能不能出得來、捐得了,,每天都緊繃著神經(jīng),,生怕再生變。”工作人員感慨地說,。
80后90后是捐獻主力軍 愛心鏈條上的每個人都是“英雄”
省紅十字會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疫情這三年,河南357例無血緣關(guān)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中,,20歲以下2例,,20~29歲的有94位,30~40歲的有185例,,占51.8%,,40~49歲的67例,50歲以上的9例,。毫無疑問,,80后90后已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的主力軍。其中,,年齡最大的捐獻者54歲,,是濮陽捐獻者劉占修;年齡最小的捐獻者18歲零7個月,,是來自新鄉(xiāng)的常瑞豪,。
在造血干細胞捐獻這個傳遞愛心的鏈條上,有許許多多大愛之“人”,,他們珍愛生命,,甘于付出,不畏困難,,勇?lián)熑?。他們,包括捐獻者,、志愿者,、醫(yī)護人員、運送專差,、中華骨髓庫工作人員,,以及造血干細胞運送途中遇到的許多普通人……為幫助素不相識的患者,每個人都在盡己所能,,不遺余力,。
來源:大河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