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家庭是人類社會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日的設立,,旨在提高各國政府和公眾對于家庭問題的認識,,促進家庭的和睦、幸福與進步,。
有人將英文單詞“family”(家)拆解為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爸爸和媽媽,我愛您)。這種拆解讓人感到溫馨之余,,也不禁會思考其中蘊涵的多層寓意,。
家庭教育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課題。事關孩子的健康成長,,事關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事關民族的未來。本期我們共同探討當下家庭教育的主要問題,,以及開展家庭教育的正確方式,。
——編者
一問:家庭結(jié)構(gòu)完整,家庭教育就完整嗎,?
日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及全國省級團委、團校和相關研究機構(gòu)于2013年到2014年,,聯(lián)合開展了“全國六類重點青少年群體研究”,。針對留守兒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不僅全國農(nóng)村留守兒童意外傷害凸顯,,而且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學習興趣不足,。不想學習和對學習不感興趣的比例比非留守兒童高5個以上百分點,,有超過半數(shù)的留守兒童表示遇到學習或者心理上的問題時沒人幫助。
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調(diào)查還發(fā)現(xiàn),有42.7%的留守女童經(jīng)常覺得孤獨,,遠高于非留守女童,。同時,留守兒童普遍消極情緒更多,,經(jīng)常感到煩躁的比例高達46.0%,、感到孤獨的比例高達39.8%、時常悶悶不樂的比例高達37.7%,,經(jīng)常無緣無故發(fā)脾氣的近20%,。
“家庭結(jié)構(gòu)完整,并不等于家庭教育完整,。不能以增加收入,、促進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等原因掩蓋教育損失,要以經(jīng)濟發(fā)展與教育發(fā)展雙贏的思想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洪明分析,,“農(nóng)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首要問題是由于空間分離造成了家庭功能性缺失,家庭的監(jiān)護、保護,、教育,、榜樣等作用弱化,教育生態(tài)斷裂,。有的只是希望通過掙錢改變家庭經(jīng)濟狀況,,為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教育條件,但是忽視了家庭自身教育功能,。有的屬于不負責任,,把孩子扔給祖輩照看,逃避家庭教育的責任,。有的屬于沒有家庭教育意識,,忽視家庭教育價值。這都屬于家庭教育缺失,,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埋下隱患,。”
有專家建議,許多外出務工家庭當權(quán)衡家庭經(jīng)濟利益和教育利益關系,,把教育收益放在家庭收益的重要方面考慮,。在不得不外出情況下,要充分考慮到因父母外出(尤其是母親外出)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做好補救措施,。通過電話、短信,、視頻等方式,,增加親子溝通機會,解答孩子的困惑,,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盡可能地與學校和社區(qū)溝通,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合作共育的局面;同時也呼吁,,國家和社會從未成年人教育和保護的角度關注人口流動的整體性,。
二問:如何處理好“成才”與“成人”的關系?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虎媽貓爸》觸及了許多當下城市家庭中的教育問題,,拼智力,、拼證書、小升初,、上重點,、學區(qū)房引發(fā)家長共鳴,,“孩子會不會輸在起跑線上”這一話題也再次引發(fā)熱議。在成績,、升學等現(xiàn)實“壓力”面前,,家庭教育能否處理好“成才”與“成人”二者之間的關系呢?
日前一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面對“學習知識,、智力開發(fā)、道德修養(yǎng),、身體健康與外表氣質(zhì),、個性與性格培養(yǎng),哪方面的教育對孩子最重要”的問題時,,僅有15%的家長選擇“道德修養(yǎng)”,,選擇“學習知識”與“智力開發(fā)”的高達30%以上。
“大部分城市家庭中,,家長們關注的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與學習無關的其他活動,不管是否有利于孩子的發(fā)展,,都難以引起家長的真正興趣”,,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長劉秀英指出,“在對德育重要性的認識上,,家長更是普遍存在‘說起來重要,,比起來次要,忙起來不重要’的現(xiàn)象,。”
“與鄉(xiāng)村孩子家庭教育相對缺失不同,,城市孩子并不缺少家庭教育,而是缺少理性健康的家庭教育,。”洪明分析,,“城市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這樣幾個問題:高度重視,但價值觀出現(xiàn)問題,;認識到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但實際重智輕德現(xiàn)象依然嚴重,;注重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但嚴重忽視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失責,;注重直接教育,,忽視家庭生活;掌握許多理念,,但實質(zhì)上缺少方法,;注重教育投入,,忽視整體收益和綜合收益。”
洪明的分析在日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開展的調(diào)查中得到印證,。調(diào)查顯示,,有關家庭倫理,盡管93.3%的家長完全認同或基本認同孝敬長輩是家庭德育最重要的內(nèi)容,,但半數(shù)以上家長認同家庭中存在“孝敬長輩不足,,疼愛孩子有余”的“道德不等式”;在“成才”與“成人”的博弈中,,30%的家長擔心道德約束會制約孩子的個性,,還有超過15%的家長擔心做好人會吃虧。有37%的家長感覺到缺少有效方法處理孩子“成才”與“成人”之間的關系,。
“這也反映了部分城市家庭中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洪明分析,“不能以為教育高投入就會有高回報,,不能把教育消費等同于普通商品消費,;不能用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代替家庭教育;不能以智育的發(fā)展掩蓋全面發(fā)展,。城市中的家庭教育也任重而道遠”,。
三問:開展家庭教育,如何尊重孩子的童年,?
何為真正的家庭教育,,健康、科學的家庭教育應該具備哪些要素,?
“整個教育對兒童的認識和理解遠遠不夠,。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出發(fā)點是尊重兒童的童年。童年本身是一個最神奇的階段,。有了一種對孩子當下生活的尊重,,對孩子本身作為人的尊重,我們很多教育方式自然就會變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是一種信仰,一些基本理念的建立,,對兒童的基本認識,,或者正確的兒童觀,是我們教育的一個起點,,也是我們整個家庭教育的起點,。”全國政協(xié)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議把家庭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不僅在家庭教育的理念上提出觀點,,還建議把家庭教育工作經(jīng)費列入教育經(jīng)費的預算和開支,,加快家庭教育立法進度。
“真正的家庭教育是基于兒童日常生活的,,是在家人之間,、鄰里之間交往和承擔一定家庭責任而實現(xiàn)的。”在實踐與操作層面,,洪明建議,,“家庭教育第一重要的是價值觀,就是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孩子,,正如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說的,,‘請鼓勵你的孩子成為一個幸福的普通人’。其次是方法問題,,家庭教育存在于家庭共同生活中,,許多家長感覺自己跟孩子沒有交集,就是缺真正的家庭生活,,解決辦法是,,一要多實踐,二要多溝通,。如果家長只是讓孩子吃好,、穿好,整日奔波在學校—家庭—課外班之間,,除了學習之外就沒有話題了,,這樣的家庭是沒有真正的家庭教育的。”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師,,也是最容易出錯的教師,。”朱永新指出,家庭教育重要的任務是建筑人格長城,。父母是孩子的榜樣,,通常優(yōu)秀孩子成長為優(yōu)秀人才的背后,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同時,,家庭教育應該存在于學習型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相互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