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在遂平縣城區(qū)愛馨家園,有一位讓左鄰右舍贊不絕口的好兒媳,她的名字叫王海英,。面對年近九旬身患疾病的婆婆,,她不離不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用自己誠摯的愛心和實際行動,,傳承著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tǒng)美德。
王海英:(婆婆)和我們睡一塊好多年了,,你不跟她睡一塊,,她自己照顧不好自己,有時候她迷瞪過來了起來了亂走,。
畫面中正在為婆婆蓋被子的女人正是王海英,,現(xiàn)年60歲,她的婆婆王青榮今年89歲,。三十多年前,,王青榮患上了神經(jīng)性官能癥,不但造成行動不便,,神志更是時好時壞,。多年來,王海英為婆婆每天喂水喂飯,,不厭其煩地伺候在床前,。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更別說媳婦了,。但是王海英卻用自己的善良與勤勞三十多年來默默地為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著。為讓婆婆盡快康復,,她在飲食上十分注重營養(yǎng),,每天早晨為婆婆蒸雞蛋熱牛奶。婆婆牙口不好,,她就把肉剁成泥,,變著花樣給婆婆增加營養(yǎng)。老人在床上躺著悶得發(fā)慌,,她便買來了輪椅,,推老人出去遛彎兒散心。家附近的公園,、街道都留下了她和婆婆的身影,。多年以來,,王海英明事理,,識大體,,將婆媳關(guān)系處理得極為融洽,從沒有與婆婆高聲說過話,,沒有跟她紅過臉,。她的婆婆逢人便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遇上海英這樣的兒媳婦,,是我們家的福氣。
王海英婆婆王青榮:媳婦好,,媳婦做好飯給我盛好端給我,,比親閨女還親哩。
王海英:(婆婆解大便)我得拉著她,,我得站前面拉著她,,有時候她個子高,她不舒服的時候有時候我恨不得跪在地上扶著她解大便,,大便解不出來給她掏,,用一次性的手套給她掏大便。現(xiàn)在給她調(diào)節(jié)好了,,吃飯也正常了,,營養(yǎng)也跟上了。
多年來的朝夕相處,,讓王海英和婆婆的關(guān)系處的比親閨女還要親,。面對媳婦為這個家庭的默默付出,作為婆婆,,王青榮老人看在眼里,,對媳婦也是格外地疼惜。
王海英:天好了,,我領(lǐng)著她下去見見太陽,,我要是去地里了也拉著她。有時候她還嫌我干活時間長,,就在地頭上喊我,,海英啊我肚子疼,我肚子疼的很,。等到拉著她慌里慌張回來給她用藥,,她說我騙你呢,為了讓你回來,。實際上她不是肚子疼,。
三十多年來,她和婆婆從沒吵過嘴、紅過臉,,街坊鄰居都羨慕她們比母女倆還親,。
鄰居吳彥民:我問她是你媽還是你婆婆,她說是俺婆婆,,婆婆不也和親媽一樣,,也是俺媽。我聽了以后覺得對我是很觸動,,王海英對婆婆親的很,,她婆婆得病已經(jīng)有二三十年了,特別近十來年,,老婆兒狀況時好時壞,,經(jīng)常犯迷糊。老婆兒處于這種情況,,她給她伺候的確實很好,,比親閨女還親。這事情給俺們院里樹立一個好的典型,。
鄰居徐青山:她把她的婆婆當成親母親一樣,,關(guān)心愛護照料。像王海英這種高尚的尊老,、愛老,、敬老的品德,應(yīng)該在我們這個社會大力弘揚,。
王海英的善良勤勞也深深地感動了家里的每一位成員,。她的丈夫劉東林每每提起妻子,對她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王海英老公劉東林:老娘大概得三十多年病了,,一直照顧。前十多年一天就是6,、7頓飯,,半夜里說餓還得給她做。把俺老娘照顧的真是周周到到,。攤上這個好媳婦,,我心里真是欣慰。
王海英幾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身患疾病的婆婆,,用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tǒng)美德,。她勤儉持家、尊老愛幼,、忙里忙外,、任勞任怨,、默默履行了一個家庭主婦應(yīng)盡的責任和義務(wù),用自己的愛心凝聚著整個家庭,,為婆婆提供了一個舒適安逸的生活環(huán)境,,為子女們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生活氛圍,。
同期聲王海英:這老年人就是這些小一輩應(yīng)該去孝敬的,想著給這些小輩們作一個榜樣,,言傳身教,。今后我還得把婆婆照顧好,延年益壽,,身體健康,。
記者:謝飛 王維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