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報國,、積德行善,、助人為樂、永不改變”,,趙水木說這是他做人的原則。
記事本上記錄著趙水木的捐贈支出
趙水木的捐款收據(jù)幾乎占滿一張桌面
趙水木(左)和他的老伴兒韓桂榮(右)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彭飛文圖
核心提示|50年前,,他賣掉自己珍愛的永久牌自行車支援越南,,50年后,他每天節(jié)省13.5元,,攢夠一個月后捐給鄭州慈善總會,,還與老伴兒志愿捐獻出遺體。這期間,不管是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還是貧困戶家里漏雨,他都會第一時間捐款,。
鄭州上街區(qū)83歲的老人趙水木堅持行善了半個世紀,。“別人的困難解決了,,我的心里也很高興,。”他說,,他要繼續(xù)堅持下去,,直到走的那一刻。
講述
“我給自己制定了‘十三五’規(guī)劃”
走路雖然緩慢,,但身體看起來硬朗,,容光煥發(fā),5月4日中午,,記者見到趙水木時,,他騎完自行車沒多久。雖然年逾八十,,但他依然堅持鍛煉,。還有一件事,他堅持了將近一輩子,,用他的話說是“積德行善”,。
2016年,國家發(fā)布了“十三五”規(guī)劃,,趙水木備受鼓舞,。樂善好施的他受此啟發(fā),決定也給自己制定一個“十三五”規(guī)劃,?!拔颐刻旃?jié)省下來13.5元,每月就能省下400元,,然后再通過慈善總會,,把錢捐給貧困學生或者其他有需要的人,堅持5年,?!彼χf,“我這不也是‘十三五’嘛,?!?/p>
記者在捐款證書上看到,,從2016年5月11日到2018年4月,他每個月都沒落下,。把他所有的捐款收據(jù)鋪開,,幾乎能占滿他家客廳的一張桌面。他每次去銀行匯款時,,一進門工作人員就知道他來干啥了,。
“‘十三五’結束后,我每個月再省14.5元,,與國家保持同步,。”趙水木說,,只要他的身體允許,,他愿意一直這樣堅持下去。
趙水木的家里有一本看起來極具年代感的記事本,,上面記錄著近十年來他的捐贈支出,,第一筆是2008年5月13日他向汶川縣災區(qū)寄去的1100元,郵政儲蓄銀行的匯款收據(jù)他留存至今,。記者從記事本上注意到,,從2013年開始,他每年春節(jié)捐出2000元給村委會幫助貧困家庭,,并拿出200元左右給一個叫“三狗”的人。
5月3日下午,,記者在老上街新村的一條路上見到了“三狗”,,他一只腿殘疾,在路口搭了一個簡易房修車,,看起來蓬頭垢面,。對于趙水木對他的幫助,他說,,“我不太會說話,,不知道怎么表達,但是心里對他還是很感謝的,?!?/p>
過去
“吃苦過來的”
趙水木生于1936年,他八九歲時父親就去世了,。而在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鬧災荒,地里絕收,,他的兄妹也餓死了,。此后,,他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艱辛,。他記憶深刻的是,,小時候過春節(jié)母親帶著他出去要飯,“因為過年要飯好要,,大家多少會給點兒,,要回來吃幾天”。吃苦的經(jīng)歷讓他對窮人有特別的同情心,。
1953年,,為了減輕母親負擔,初中上了一年他就去西安工作了,,1957年被調到蘭州煤炭局工程處當安裝水暖的工人,,直到1985年退休。
退休之后,,趙水木回到上街,,他非常關心社區(qū)事務。村里不管誰家需要安裝水管,、洗澡間,,他都免費去做。自己編了很多提籃送給街坊鄰居,。這些從鄰居口中得到了證實,。此外,捐贈本上還記錄著,,他多次為社區(qū)公共建設,、象棋比賽、文藝活動等捐款,。
趙水木平時愛看報紙,,他看到“姐姐賣剪紙救弟弟”的報道后,讓女兒送去了1000元,。他得知南陽社旗縣一家貧困家庭房子漏雨后,,捐了1.5萬元,幫對方蓋了新房子,。
規(guī)劃
他和老伴兒百年之后將雙雙捐獻遺體
記者與趙水木交談中得知,,他和老伴兒兩人都已經(jīng)申請登記遺體捐獻。村里很多人不理解,,韓桂榮倒是看得很開,,“走了以后,燒燒能咋著,?這又能咋著,?”
趙水木告訴記者,,20多年前,他看到報紙關于遺體捐獻的報道后,,就有了這個想法,。不過,遺體捐獻登記表在他家放了兩三年,,今年才正式簽字,。
他說,自己的兒子對此并不贊成,,不在上面簽字,,所以登記表一直在家放了兩三年。今年4月份,,他們二老帶著女兒到紅十字會簽了字,。
對于父母的這種行為,趙水木的女兒表示支持,,“村里人或許不太理解,,但是我非常理解他們這一代人的經(jīng)歷,他們到最后把自己的身體捐給公益事業(yè),,我很支持,,這對后輩也是一種勉勵?!?/p>
?。ū先粟w女士獲得“正能量爆料官”獎金200元。)
【每一個人都能當“正能量爆料官”,!如果您身邊有正能量人物或故事,,您可撥打電話18838022094(彭記者),或者添加微信(同手機號),,通過郵箱[email protected]聯(lián)系我們。線索一經(jīng)采用,,就可獲得100到300元不等的獎勵金,。趕快用您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