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康翔宇 攝影 吳國強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可以讓久旱的大地得到滋潤,,可以讓干枯的河流重煥生機,。不過,,誰也想不到,一場大雨還能澆出一個古代遺跡。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這個天降甘露得來的珍貴遺跡在古時是何用處?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趕赴南陽,,一探究竟,。
一場大雨澆出一處古代遺跡
2017年年底,一場大雨降臨在南陽市區(qū),。南陽府衙博物館館長劉紹明在雨中開始了又一天的巡查工作,。走到院內東南角的時候,,細心的劉紹明發(fā)現(xiàn)這里的地面因為雨水的沖刷塌陷了一個大洞,,露出了一處60年代防空洞的紅色磚墻。
因為擔心對員工及來往的游客造成危險,,同時也為了杜絕塌陷對周邊古建筑地基造成損傷,。劉紹明館長立刻將情況上報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聞訊趕來的考古人員立刻對情況進行了評估,,并著手對塌陷處實施回填,、加固等措施。
"咦!你們快看,,這塊磚上有東西啊!"一位正在施工的工作人員發(fā)出一聲驚呼,,考古人員一下圍了上來。
只見一塊破損的磚塊上整整齊齊的排列著若干個圓圈圖案,,大小如五角錢硬幣的大小差不多,。經過對塌陷周圍散落的磚塊的仔細排查,考古人員陸續(xù)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帶有這樣圓形圖案的磚塊,。
經過仔細辨認,,考古人員認為這些磚塊可能是古代鑄錢的模具——錢范。并且極有可能下面埋藏著更大,、更多的秘密,。
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將情況上報,并著手對這里進行搶救性發(fā)掘,。
新莽時期鑄錢遺跡重見天日
經過一系列勘探,、籌備、制定計劃等步驟,,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8年1月正式開始了考古發(fā)掘工作,。
"因為受到地理位置限制,我們這次發(fā)掘只安排了兩個探訪,,發(fā)掘面積分別是5x10米和5x5米,。"擔任本次考古發(fā)掘負責人的燕睿告訴記者。
經過數(shù)月的考古發(fā)掘,,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遺跡的地層年代為漢代,,可以初步確認這里是一個漢代遺跡。在遺跡內存在大量炭灰、紅燒土塊等典型的燒窯特征,。出土物包含大量銅煉渣,、錢范(鑄錢的模子)殘片。最重要的是,,考古人員在防空洞旁邊發(fā)現(xiàn)了一處呈馬蹄形的窯室,,設有煙道、火膛,、窯門,、工作坑。"煙道有4條,,但有意思的是這些煙道都不是豎直向上,,而是水平狀態(tài)。"燕睿介紹說,。
目前國內發(fā)現(xiàn)的同類窯爐的煙道都是水平伸出窯爐后轉為豎直,,但這個窯爐為什么只有水平煙道,這個水平煙道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用途?燕睿表示在下一步的發(fā)掘中會繼續(xù)研究,。
從現(xiàn)場出土的錢范和銅錢來看,,錢范均為夾砂紅陶,用土夾細砂燒制而成,,表面用細泥抹一薄層,,燒成后表面成灰色,其余部分橙紅色,。銅錢的型腔就在灰色層上,,質地細膩,不含砂,。
錢范以"大泉五十"較多,,有少量"小泉直一",未見其他錢文;銅錢有五銖,、剪輪五銖,、大泉五十、小泉直一,、貨泉,、開元通寶。有的銅錢很薄,,邊緣粗糙有茬,,應該是沒經過打磨的半成品或是沒有澆鑄成功的殘次品。
燕睿介紹說,, "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都是王莽政權推行的新幣,。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在一個出土的錢范柄部的直澆道兩側刻有銘文,"始建國元年三月"和"后鐘官工褒造十一"銘文字樣,。
據(jù)記載,,西漢時期設立"鐘官"一職,主掌鑄錢,。到王莽時期開始分為前,、后鐘官。王莽上臺后在"始建國元年"進行了第二次幣制改革,,并擴大生產規(guī)模,,史書記載曾有數(shù)萬人進行錢幣鑄造。此次出土的錢范銘文"后鐘官工褒造十一"的意思就是:一個名叫褒的后鐘官工匠做的編號為十一的錢范,。而"始建國元年三月"的時間為公元9年,,正好與記載中王莽政權的時間吻合,。
"由此我們可以確定,,這里是一個新莽時期規(guī)模較大的一處重要鑄錢地點。"燕睿說,。
出土錢范揭示漢代鑄錢工藝
"你看這里,,那些墻面上凹凸不平的地方都是錢范殘塊。"燕睿指著發(fā)掘現(xiàn)場北面的墻壁向記者介紹,。
而在已經清理出來的出土物中,,記者也可以看到大量大小不一、布滿錢幣圖案突起的陶制錢范,。燕睿介紹說,,這是鑄錢時使用的模具的母版,也叫母范,。
"我們通過研究出土的這些錢范,,可以知道它們屬于平板陶范,而使用這種工具的鑄錢方法是豎式澆鑄法,。"
那么何為舒適澆鑄法呢?
據(jù)殘塊推測,,完整的錢范整體長約40厘米,寬22厘米,,厚約6厘米,。上部有柄,略窄,,柄下面為長方形的范體,。直澆道從柄部一直貫穿到范體底部下部的直澆道兩側,分布很多錢幣的型腔,,型腔之間有內澆道相連
在鑄錢的時候,,工匠們首先要刻制木模,,然后用木模制作陶制母范,在燒成的母范表面涂上隔離劑(一般為滑石粉),,再翻制陶制子范,。把兩塊子范通過榫卯結構結合在一起。外側糊上草拌泥,,燒制定型后,,順澆道倒入銅水。待陶范冷卻,,錢幣定型后,,打破,取出"錢樹",,把上面的銅錢摘下,,打磨錢幣邊緣后進入市場流通。
遺跡大部分仍未發(fā)掘,,極具研究意義與價值
西漢時期,,南陽作為全國五大都市之一,經濟繁榮,。在南陽地區(qū)以宛城遺跡為中心出土不少錢范,。其中距離此次南陽府衙鑄錢遺址200多米的皇冠商場遺跡,也曾出土大量五銖錢范,。"因此我們推測,,這兩處遺跡應為同一處鑄錢工坊。"燕睿告訴記者,。
考古人員們認為此次發(fā)掘的部門僅僅是整個鑄錢工坊的一小部分,。從出土的陶片、獸骨以及H3灰坑內發(fā)現(xiàn)的厚約10多厘米的疑似糧食遺留推測,,這里曾經有極其豐富的人類活動跡象,,"可以想象當時人們在這里生活、勞動的一些情景,。"
而據(jù)《資治通鑒》中記載:"王莽又遣諫大夫五十人分鑄錢于郡國,。"可以推測,宛城可能是當時一處重要的鑄錢工坊,。"這對我們進一步了解漢代時南陽鑄造業(yè)的發(fā)展狀況,、人們生產生活的狀態(tài)以及漢代鑄錢工藝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燕睿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