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日
北方民間俗稱“小年”
?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車風(fēng)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p>
?
小年?
在傳統(tǒng)節(jié)日里
是祭送灶神的日子
我們的先人
總是以祭灶祈福之禮
拉開了年味的序幕
?
?據(jù)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
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
稟報這家人的善惡
于是,,小年這天
人們會擺一些糖瓜,、灶糖在灶王像前
為的就是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
?
?在很多人的童年記憶中
過“小年”的一個重要標志
就是街面上賣小鍋白糖的多了
嚼上一塊,甜甜膩膩到心里
如今,,“小年”吃糖的習(xí)俗還在
只是糖的種類多了,,人們吃得少了
?
如今,我們的灶臺上面
也許不再供著灶王爺?shù)漠嬒?/p>
但過年,,依然需要某種“儀式感”
?
?儀式感
代表著對生活的熱忱
?
曾經(jīng),,小年的時候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剪貼窗花
在一刀一刀的剪刀聲中說家長里短
享受的不只是一種動手的快樂
?
將親手剪貼的窗花貼在窗戶上
紅彤彤的窗花紙上泛著亮光
好似新的一年也將如此明麗
?
?有時候儀式不僅僅是生活里的小情趣
也是一種強大而積極的暗示
過去,每到小年
家家戶戶都要進行一次大掃除
我們的祖先噴刷房子,、清洗家具
拆洗被褥,,做到窗明幾凈
古稱“掃塵”
?
寓意“除舊迎新,拔除不祥”
也是一種強大的心理暗示
?
?還記得小時候用報紙折個帽子,,戴上口罩
跟父母一起大掃除的情景
如今,,習(xí)慣了家政阿姨上門來清掃
你是否還能體會到“掃塵”的快樂?
?
這種過年的儀式感
體現(xiàn)在手寫春聯(lián)的揮毫灑墨
無聯(lián)不成春,,有聯(lián)春更濃
?
從小年開始
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lián)
在中國傳統(tǒng)中,,春聯(lián)要用紅紙寫
寫春聯(lián)的過程
是只有中國年才有的特殊儀式
筆尖上陳久彌香的年味
民俗中傳承千年的寶藏
更是老祖宗留傳千年的背影
?
?寫完后貼在門上
心中祈福納祥瑞
總把舊桃換新符
?
過年的儀式感
還體現(xiàn)在備置年貨中
?
?小年是春節(jié)的序曲
從小年開始
就進入了備置年貨的高潮期
年末的年貨市場總是充斥著
擁擠的人群、琳瑯滿目的商品,、小販高聲的吆喝
如今,,在電子商務(wù)高度發(fā)達的年代
備置年貨
更像是在瑣碎而溫暖的事物里傳遞脈脈溫情
?
?我們的生活需要儀式感
才會讓每天過得更充足
過年更應(yīng)如此
?
回家團圓的日子
不是為了
抱著手機玩到晚上一兩點
第二天不吃早飯睡到中午起床
跟父母坐在一起也不聊天
只顧著自己刷朋友圈
?
在那個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
為了快樂忙活其實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
?
年味沒有變淡
它就藏在這些被我們忽略
極具儀式感的習(xí)俗里
?
?不要覺得過年的習(xí)俗是繁文縟節(jié)
就是在這些充滿儀式感的活動里
孩子學(xué)會了感恩、尊重
留下了幸福和美好的回憶
也更懂得了時間和成長的意義
?
把日子過得熱鬧
是對生活給予最好的祝福
?
“二三鞭炮入窗來,,訝覺新春序幕開,。
徑向鏡中辭舊我,一彈衣袖不徘徊,?!?/p>
?
即將到來的這個春節(jié)
剪窗花、貼春聯(lián),、放鞭炮,、
包餃子、守夜,、穿新衣,、拜年……
過一個充滿儀式感的節(jié)日吧
(來源:新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