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柳絮飛時花滿城,每年四月開始,北京城到處是柳絮滿天飛的景象,,直到五月中旬才止,這些婀娜多姿的身影構(gòu)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然而,,當鋪天蓋地的楊柳飛絮撲面而來,,滿城紛紛揚揚,,猶如四月飛雪一般,,吹進你的眼睛、鼻子,、嘴巴,,那些詩意的畫面蕩然無存,柳絮紛飛惹人惱,。
? ?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世人惜花者甚多,,惜楊花者甚少,?!敖袢瞬灰姽艜r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泵鎸ι碜寺畹娘w絮,古人也和我們一樣,,夾雜著對它愛恨交織的情感,,留下了一首首關于柳絮的唯美詩詞。
《絕句漫興九首·其五》
——(唐)杜甫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 ? ? ?在這首詩里,,顛狂的柳絮和輕薄的桃花隨風亂舞,被吹到江面上隨波逐流,,凄美的畫面正是詩人內(nèi)心憂愁的映照,。看似無情卻有情,,詩人在另外一首《白絲行》對柳絮卻又是另一番描繪,,“落絮游絲亦有情,隨風照日宜輕舉”,,稱贊飛揚的柳絮和飄蕩的柳枝有情有意,。為什么同一樣事物,在同一個詩人筆下,,出現(xiàn)截然不同的形象,。只能說,這個世界善變的不只是女人,,還有詩人,。
《晚春二首·其一》
——(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 ? ? ?為了留住春天,,百花爭芳斗艷,,連色淡無香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如果你理解“無才思”為沒有才情,楊花榆莢也很委屈。雖然與百花相比,,它們并不美,,但是為春天增添一景,也盡了努力,,這種精神值得贊揚,。
《踏莎行·小徑紅稀》
——(宋)晏殊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zhuǎn),。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 ? ? ?楊花撲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詞人在描繪這一景象時,,注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春風不懂得約束楊花,,以致讓它漫天飛舞,,亂撲行人之面。這一方面暗示已經(jīng)無計留春,,只好聽任楊花飄舞送春歸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楊花的無拘無束和活躍的生命力。
《清平樂·春晚》
——(宋)王安國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
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
? ? ? ?詞人王安國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弟弟,。詞的最后寫的是觸目皆是的楊花,,那如雪的楊花飛舞飄揚,是那樣的自由自在,,始終不肯飛入權貴人家的畫堂朱戶,。全詞融情于景,,寫出了詞人的性情與風骨。
《和孔密州五絕 東欄梨花》
——(宋)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 ? ? ?在這首詩中,,詩人主要突出的主角是梨花,“柳絮飛時花滿城”是來襯托梨花,,梨花既不像“顛狂柳絮隨風去”,,也不像“輕薄桃花逐水流”。詩人惆悵地欣賞著東欄旁邊潔白如雪的梨花,,感嘆它的居俗世而清明。
? ? ? ?蘇軾的詞素以豪放著稱,,但也有婉約之作,,其中有一首吟詠楊花柳絮的《水龍吟》,寫得聲韻諧婉,,情調(diào)幽怨纏綿,。
? ? ? ?這首詠物詞約作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時為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居黃州的第二年,。蘇軾的同僚兼好友章楶作有詠楊花的《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蘇軾很喜歡這首詞,就依照這首詞的原韻,,作詞答和,,并寫信寄給好友,“《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本不敢繼作,又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坐想四子,,閉門愁斷,故寫其意,,次韻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钡钦聵P對蘇軾的這首詞贊賞不已,,顧上好友的囑咐,拿著這首詞到處奔走相告,,最終使得這首千古絕唱得以傳世,。
《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宋)蘇軾
? ? ?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 ? ?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 ? ? ?這首詞并不是單純詠物,,而是“借物以寓情”,描寫了楊花飄忽不定的機遇和不即不離的神態(tài),,傳遞了楊花那“似花非花”的獨特風格,,更暗蘊了詞人縷縷憐惜楊花的情意。雖然與百花同開同落,,但是它們卻從不為人注目愛憐,。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一句,,既烘托主旨,又余音裊裊,,平添幾分幽怨,。
(來源:文藝星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