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連接中原與西域,、東西方文明的偉大通道,數(shù)千年來從未中斷,。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如果沒有祁連山,,絲綢之路難逃埋沒黃沙的宿命,。正如2000多年前,匈奴人曾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祁連山孕育并維系了河西走廊綠洲,,養(yǎng)育了下游幾萬人,;與河西綠洲共同構(gòu)成了阻隔沙漠南侵的防線,也是拱衛(wèi)青藏高原乃至三江源生態(tài)安全的屏障,,除了重要的地理因素,,其中富含的各種自然資源也開始讓這片土地開始變得喧囂。無忌網(wǎng)友@松嶠?自詡近半生游弋在祁連,,用三十多年的時間穿過了祁連座座山脈,,不如就沿著大通河岸,跟著他一起看曾經(jīng)走過的四季祁連,。
01
大通河發(fā)源于青海省海西州木里,,祁連山脈東段的托來南山和大通山之間的沙杲林那穆吉木嶺。
十幾年前,,這個河灘還保持著自然狀態(tài),。后經(jīng)“采沙”和“農(nóng)家樂”,自然面貌已不復存在,。
十幾年前,,這里還未有人“挖沙”時的秋天所拍攝。
大通河系黃河上游的支流之一,,即使沖出了狹窄的“城門哈”,,也沒有增寬多少,。這雖然缺乏黃河、長江那樣的大氣,,卻別有麗質(zhì)天成的秀麗,。
要是時間寬展,想跑遠一些,,三,、五十公里外的大通河上游更有看頭。帽沙灣那里有座水庫,,風光無限好,。
或者到行將枯竭的積水中濯足,要么去觀看欣賞體積碩大,、形狀怪異,、紋理奇特的石頭。
河西走廊毗鄰的祁連山脈淺山地區(qū)土層深厚,,沿走廊南山(亦即:廣義的祁連山)出露發(fā)育了不少的雅丹地貌,。
去紅塔川雅丹地貌的路上,所看到的經(jīng)溪流長期切割后,,深厚的黃土層下面,,露出了板結(jié)性較強的紅壤。這里有數(shù)處山坳發(fā)育出了好看的雅丹,,當然時間短暫,、走馬看花的就劃不來去了!
當然,,我拍的時候這一帶的雅丹地貌還在繼續(xù)擴展發(fā)育中,。
02
祁連山脈北側(cè)是甘肅的河西走廊。塞北,、阿克塞居祁連山脈西段,,臨澤、永昌處其中段,,天祝、永登則在東段,??拷赖强h城與國道312線的祁連山系的余脈海拔較低、多以黃土層深厚,、干旱光禿的連綿低矮山丘為主,。隸屬于永登的八堡川處于大通河下游,被西北的冷龍嶺余脈,、東南的達坂山余脈所夾持,。因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在連城林區(qū)的崇山峻嶺中,,還殘存了一些祁連山地的原始森林,。
這里所要介紹的黑林坪、吐魯溝,、毛藏溝等等,,大致反映了祁連山東段甘肅一側(cè)的情景。十年前的六月,,第一次登上黑嶺坪頂部,。這樣簡單的自然景色,深深震撼了我,!
我所居住的地方離此約三十五公里,,直線距離十多公里。居住地海拔1860米,,而這里是2700米,。八百多米的高差幾乎是拔地而起,所以,,上,、下班經(jīng)過河面開闊的橋面時,總能看到巍峨的山勢,。
如此齊整的云杉像等待檢閱的士兵,,讓人一瞬間忘記了自己的黃昏......
自那年起,每逢炎夏便去納涼,。
抑或辨識密林間的油松,、云杉與青扦及各種小草。
這里的秋天更是不得不提,。
讓人迷醉的山楊,。
黑林坪周邊有太多的溝岔,每一處溝岔都藏有不同的秋色,。
這里的山羊過得滋潤,,算是祁連山區(qū)最最幸福的一群羊。
山頂上有散放的“白牦?!?,據(jù)說是天祝的特產(chǎn)。
10年前這里還沒有“退耕還林”,。
比鄰的灰土坡,、干岔都更耐看,紫尕嶺(似應為:雞嘎嶺;因當?shù)厝藢ⅰ半u”發(fā)音為“zì”,,此處山坡常年有成群野雞“嘎嘎嘎——”鳴聲不斷,。)的景色更是撩人。
干叉小景,。
雞嘎嶺最美好的時光是——春天里的秋天,。當然這樣的色彩并不會貫穿于整個春季,只會發(fā)生在山楊,、樺樹萌發(fā)新葉的短暫幾天,;所以我會連續(xù)地跑去察看,因為每年的春天積溫是不一樣的,。
從雞嘎嶺向著灰土坡遙望,,汶川地震時鞠躬的山楊已無法挺直腰身......
只有親歷了這樣的春天,才能體會到它那細膩的嫵媚,。
03
2007年,,第一次攀爬馬牙雪山。因山谷積雪深厚不得不放棄登上海拔四千米處的古古拉海子,;以后“報仇”,,先后登上古古拉海子七次。
馬牙雪山系冷龍嶺向東南方向延伸的一處冰川遺跡,。藏語稱馬牙雪山為:阿尼嘎卓,,主峰白圪垯海拔4447米,是祁連山東端奇異險峻的大山,。年均氣溫-6.5℃,,呈西北—東南走向,從甘青邊界起,,至永登沒入群山,,全長80余千米。
過了兩年,,“按順時針方向”環(huán)繞了海子,。角峰令人震撼。
下天池讓人迷醉,。
“觀音講經(jīng)”,。
既使走遍中國,空氣這樣清爽,、環(huán)境這樣干凈的,、人心這樣敞亮的地方還真的不多!
百米高的“U”形谷石梁上亂云飛渡,,我們從容地慢慢攀登,。登山前先在宿營地周邊轉(zhuǎn)了一圈,。在一大片“香柴”叢中,,發(fā)現(xiàn)了這棵“出人頭地”的“香柴”,。香柴是附近老鄉(xiāng)的叫法。
有雪時的天池更增添一絲縹緲,。
從G312國道烏鞘嶺段眺望馬牙雪山,。
04
沿大通河去馬牙雪山,有朱岔,、金沙,、先明三條溝壑可走;也就是走所謂的“小三峽”,。三峽之中以朱岔峽最為開闊也最長,,內(nèi)里村莊較多。接近大通河口有發(fā)育中的雅丹可看,,快到炭山嶺的山溝景色也還不錯,。
臨近大通河的朱岔峽口晚秋景色。
朱岔峽內(nèi)的鄉(xiāng)村田野,。
朱岔峽的初夏,。
站在朱岔峽,俯瞰大通河對岸的青海省互助縣扎龍鄉(xiāng)景色,。
路經(jīng)小科什旦,。
峽口的春天。
十分適合來一首《春天里》~
到先明峽非常適合避暑氣,。先明峽稍窄,,人家少、樹林多,、有一溪清流,;比較適合少量的游客宿營。
一溪清流,。
因為“單色”,,也算“素描”。
這里鄉(xiāng)下的風景也十分不同,,但即便這里風景再好,,也沒能留住這里的人,年輕人幾乎都外出打工,,這里開始變得空蕩蕩,。
但對祁連山來說,“空蕩蕩”未必見得是件壞事,,過去幾十年,,機器曾在祁連山轟鳴不止,礦洞遍布,破碎的山石散立在山間,,不止如此,,挖沙、捕撈,、開墾,、燒荒,祁連山生態(tài)環(huán)境快速退化,,如今,,礦井早已關(guān)停、人們開始退耕還林,,祁連山終于再次重歸寂靜,,只等冰雪消融、春暖花開時再次撒播草籽,,祁連山重新恢復生機,。
*圖文綜合自無忌論壇,僅供交流學習,,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