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在校園里做課間操
孩子們與老師一起玩耍
王變變老師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杜文育李思遠文圖
生源少,,她動員親戚朋友把孩子送到學校上學,;教師少,,她動員婆婆和丈夫來學校教課,;經(jīng)費少,,她陸陸續(xù)續(xù)墊資20多萬元,。禹州一所僅有6名學生,、差點兒關(guān)停的鄉(xiāng)村小學,,被女教師王變變一家救活,,今年秋季招收了210名學生,。9月9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對王變變進行采訪,。
鄉(xiāng)村小學傳出歡聲笑語
禹州市花石鎮(zhèn)政府西南有個路口,,一條小路爬過起伏的丘陵,向南延伸2公里多就是觀音堂村,。
9月9日上午,,記者來到觀音堂小學,一進校門就看到了一片歡快的景象,。一棟兩層教學樓,,外墻貼著白凈的瓷磚,樓前一小塊空地鋪成了五顏六色,。伴隨著節(jié)奏明快的音樂,,學生們整齊地做體操。做完體操,,學生們?nèi)宄扇?,有的跳繩,有的打乒乓球,,還有的纏著老師一起玩耍,。
教學樓前,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
“今年秋季開學,,我們學校一共招收210名學生,除了本村的,,周圍幾個村也把孩子往這里送,。”校長王變變說,,觀音堂小學現(xiàn)有六個年級共7個班,,11名老師參與教學,210名學生已經(jīng)達到學校辦學能力的極限,再多就收不下了,。
一家人救活一所學校
看著如今這蒸蒸日上的景象,,很多人不會想到,就在三年前,,觀音堂小學差點兒關(guān)停,。
2016年春季開學前,觀音堂小學僅剩7名學生,,到報名時又走了1個,。老校長也辭職離開了學校,學校僅剩王變變,、董艷麗2名教師和6名學生,。因為生源嚴重不足,成績落后,,觀音堂小學從一所完全小學降格為教學點,,面臨被撤并的命運。
村里的老支書著急,,想到了學校的年輕教師王變變,。王變變今年33歲,畢業(yè)于新鄉(xiāng)學院數(shù)學系,,2009年通過招教考試到蜂王灣小學任教,。王變變的丈夫是觀音堂村人,她嫁過來后,,2011年調(diào)到了觀音堂小學,。
“城里的學校遠,附近的私立學校貴,,村里的孩子上學太難了,。”王變變說,,村里和鎮(zhèn)里讓她擔任校長,,她感到肩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下決心一定要把觀音堂小學留住,。
學校生源少,,王變變動員親戚朋友把孩子送來上學。教師人手不足,,王變變除了兼授多年級多門課程,,還動員已經(jīng)退休的婆婆馬彩峰到校義務任教;王變變的丈夫靳遠統(tǒng)在花石鎮(zhèn)中心學校任教,,抽出時間也來觀音堂小學幫忙上課,2017年秋季干脆調(diào)過來支教。硬件條件差,,王變變和教師們利用周末批墻,、刷漆、架線,、安裝水管,、墻體繪畫,能自己干的堅決不花錢請人干,。
“我和老師們心里都攢著一股勁兒,,支撐著我們度過了最難的那段時間?!蓖踝冏冋f,,這幾年,觀音堂小學的成績明顯提高,,保持在花石鎮(zhèn)公辦小學的前5名,,口碑越來越好,學生也越來越多,。2019年3月,,觀音堂小學正式恢復為完全小學。
學生多了,,教學設(shè)備和辦公設(shè)備嚴重不足,,但學校又沒錢購買。王變變就把自己家的電視,、打印機,、電扇等一股腦兒地搬到學校使用,還墊資購置了空調(diào),、滑梯,、廣播器材、窗簾等,,陸續(xù)投入了20多萬元,。
辦學內(nèi)容不輸城市學校
以前,觀音堂小學只開設(shè)了語文,、數(shù)學兩門課程,。為了讓農(nóng)村孩子接受好的教育,2016年春,,王變變帶領(lǐng)教師們將課程豐富到了英語,、體育、音樂,、美術(shù),、勞技等全科課程,。“這些課程都是我們學校老師先自學,,學會后再教學生,。”王變變說,。
早上英語晨讀課,,中午國學誦讀,學習《三字經(jīng)》《千字文》,、唐詩宋詞等,。
“下午4點半放學,很多家長還沒下班,,沒法輔導學生,。學生不會做作業(yè),跑到我家里來問問題,,每天都有兩三個,。”王變變說,,觀音堂小學學生60%是留守兒童,,下午放學早無人看管,爺爺奶奶也輔導不成,。王變變和教師們義務加班,,下午放學后在學校輔導學生寫作業(yè),并讓學生對當天學習的內(nèi)容逐個過關(guān),,解決了家長的難題,。
每周五下午,觀音堂小學還開展社團興趣班活動,,包括書法,、舞蹈、歌唱,、繪畫,、朗誦、電子琴,、乒乓球,、健美操等,拓展學生才藝,,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017年3月,觀音堂小學成為鄭州輕工業(yè)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每年暑假,,鄭州輕工業(yè)大學的優(yōu)秀碩士生,、本科生到校支教,教授學生們繪畫,、音樂等藝術(shù)類課程,。學生們都很喜歡,家長們也愿意把孩子送到學校來,。
村里謀劃新建學校
近年來,王變變被授予“禹州市花石鎮(zhèn)最美校長”“禹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出彩許昌青年”等榮譽稱號,。
“在農(nóng)村辦教育不容易”,,是王變變這些年擔任鄉(xiāng)村教師最大的感受。
她說,,首先是教師不足,。觀音堂小學這些年因為學生成績提高,上級陸續(xù)調(diào)來了幾名教師,。如今,,學校有7名在編教師、3名校聘教師,,還有1名義務教師,,就是王變變的婆婆,一共11人參與教學工作,。隨著學生增多,,教學任務很重,王變變現(xiàn)在一天要上11節(jié)課,。
其次是教育氛圍不濃,。王變變說,總體上,,農(nóng)村家長對待學生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比城市還有差距?!拔覀冋ㄟ^家長會等途徑,,提升學生家長的素養(yǎng),讓家長與學校一起培養(yǎng)學生,,提高教學質(zhì)量,。”
還有就是硬件條件太差,。觀音堂小學內(nèi)原來沒有廁所,,學生上廁所要走出校園,穿過一條馬路,,很不安全,。王變變擔任校長后,,在學校一角建了一座小廁所,由于蹲位太少,,學生們解手還要排隊,。“廁所實在是沒法擴建了,,因為學校連操場也沒有,,就樓前這一小塊空地?!蓖踝冏冋f,。
“哪個學校教得好,學生就往哪個學校跑,?!贝迕耜悜?zhàn)旗不住地夸獎?!巴踝冏兝蠋煾傻煤懿诲e,,原先一所撤并的學校,他們自費給搞起來了,,以往在外面上學的學生,,如今很多都回來上學了,村里人都看在眼里,?!庇^音堂村黨支部書記陳三勛說,觀音堂小學的困難,,村里都知道,,如今正在考慮找一塊地方,新建一所村小學,,給學生們提供一個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