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珊珊
花冠,、角冠,、山口冠……
宋代女子的“帽子”五花八門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她們不敢戴
宋代皇后娘娘穿的“祎衣”上
代表尊貴地位的圖案竟是“野雞”
最近熱播的新劇《清平樂》
讓古代禮服制度成為熱議話題
在驚艷四座的同時
也引發(fā)人們對“文化自信”的思考
宋代最高禮服有多講究
宋代女子如何打扮自己
讓我們一起聽專家
從“頭”說起
嗜“冠”如命的宋朝“妹子”
宋代“妹子”嗜“冠”如命,,幾乎所有人戴“帽子”,。
她們的“帽子”不僅種類繁多,,使用的材質(zhì)也五花八門,,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什么她們不敢戴的,。
沈從文曾感嘆:
“唐代宮廷女道士作仙女龍女裝得到發(fā)展,五代女子的花冠云髻已日趨危巧,,宋代再加以發(fā)展變化,,因之頭上真是百花競放,無奇不有,?!?/p>
“雖然中國的禮服制度講究繼承性,但也會不斷疊加新的元素,?!薄肚迤綐贰范Y服顧問、服飾文化研究者陳詩宇介紹了這種疊加的“奇葩”,。
三國時曹植《洛神賦》寫洛水神女,,說她的發(fā)型“云鬢峨峨”,唐代女子模仿“云鬢峨峨”,,到了宋代,,簡直一發(fā)不可收拾,女子們在頭上重疊堆砌,。
宋仁宗自己也沒想到,,“當(dāng)代女子”為了美,可以說是拼了命……
當(dāng)時,,“白角冠”一度風(fēng)靡“貴婦圈”,,這是一種“角為原料制成的冠”,造價極其昂貴,還影響出行,,但仍擋不住貴婦們對它的癡狂,,各種在頭上“捯飭”。
周輝《清波雜志》卷八《垂肩冠》載:
“皇佑初……宮中尚白角冠,,人爭效之,,號內(nèi)樣冠,名曰垂肩,、等肩,,至有長三尺者,登車檐皆側(cè)首而入,?!?/p>
宋仁宗可是出了名的節(jié)儉,“妹子”們?nèi)绱伺时?,推崇奢侈,,這讓他很是頭疼。為此,,宋仁宗開始整頓,定了相應(yīng)的規(guī)矩,,這股“潮流”才暫時被遏制住了,。
宋代普通“妹子”都如此“大手筆”,就更別說最高級別的皇太后了,。
象征帝王皇權(quán)的角色——龍,,在古代向來是男子專屬??伤未陀袀€女子,,敢頂著“真龍”的“帽子”,以此彰顯自己的地位,。
她就是章獻(xiàn)皇太后劉娥,,劉娥是北宋第一位垂簾聽政太后,是當(dāng)時實際上的統(tǒng)治者,。
因為劉娥攝政,,北宋中期出現(xiàn)了“九龍花釵冠”,在花樹冠上增添龍,、鳳,。
仔細(xì)觀察《宋真宗后坐象軸》可以發(fā)現(xiàn),劉娥所戴的禮冠并沒有鳳的形象,,而是全部以龍代替,。
“她的畫像上能看到13條龍,不僅超過了制度上的9,,甚至比皇帝的12還要多,?!标愒娪钫f。
劉娥的這款,就是“高級定制”的“帽子”,,“帽”沿上浩浩湯湯的“王母仙人隊”,,象征女性神權(quán)的西王母穿著華麗,戴著禮冠,,四周仙女翩飛,,仿佛“王母蟠桃盛宴”上演。
這哪里是戴“帽子”,,這簡直是“形為藝術(shù)”,。
所以說,宋代的女子是相當(dāng)霸氣的,。
而《清平樂》中,,曹皇后佩戴的是“龍鳳花釵冠” ,一出場就驚艷了眾人,。這是等級最高的皇后禮冠,,一般在冊后、婚禮等隆重的大典時才會用到,,一輩子可能都用不了幾次,。
臉上貼大顆珍珠,沒酒窩也不怕,!
在臉上貼珍珠,?你沒有聽錯,這是獨具特色的宋代妝面,。
宋代皇后會用珍珠在嘴角兩邊點面靨(酒窩),,叫“珍珠面花”或“珠翠面花”。
這種化妝手法傳承自唐代,,唐代“妹子”喜歡“手畫酒窩”,,在嘴角兩邊各點一個小黑點,就算沒酒窩也不怕,,分分鐘給你畫出來,。
她們還會運用各種材料,精心制作后,,貼到臉上加以裝飾,。
到了宋代,宋代人崇尚自然,不喜張揚,。
宋代“妹子”便以珍珠作為替代,,將其貼在額中、眉梢和嘴角,。還用一整排珍珠串成耳墜,,叫“珠翠排環(huán)”。
但這個裝飾日常并不常見,,只有在相對隆重的場合才會使用,。
你可能會好奇珍珠是怎么粘到臉上的?會不會掉,?
陳詩宇介紹,,珍珠是用“呵膠”或“魚鰾膠”粘在臉上的,并沒有那么牢固,,確實會掉落,。
“元英燕罷瑤臺,玉妃滿地花鈿委,?!薄皺M漢碧云歌處斷,滿地花鈿舞時落,?!钡仍娋渲卸加兴w現(xiàn)。
元代和明代也繼承了這種化妝手法,,明代皇后要貼“珠翠面花”,,有些時髦的女子也會貼,,具體怎么貼,,也是有講究的:開心的時候就貼在眉梢,難過的時候就貼在眼角,。
珍珠貼在臉部不同部位,,以示不同心情。這樣的“表情包”面妝,,你可敢嘗試,?
袆衣上的圖案,是“野雞”,,而不是鳳凰,?
“鳳冠霞帔?!眰鹘y(tǒng)觀念里,,無論新娘或后妃,“鳳”已經(jīng)成為了標(biāo)志性象征。
但實際上,,宋代皇后袆衣真正的主角并不是“鳳”,,而是用“翟”紋,錦雞,。
皇后的袆衣上,,錦雞的數(shù)目是有講究的,有12行,,每一組都是一對,,錦雞相互對望。
根據(jù)《周禮》,,皇后三種服裝都繡有翟鳥紋,,分別為袆衣、揄翟,、闕翟,。
字典里查詢“翟”的意思,“翟”為長尾山雉(野雞),,其中不乏有羽色艷麗者,,如紅腹錦雞。
也就是說,,宋代皇后袆衣上的圖案是“野雞”,,而不是鳳凰,這是為什么呢,?
陳詩宇解釋稱,,根據(jù)《周禮》,袆衣的根本特征就是錦雞的圖案,,這一點是無法改變的,。
此外,可以推測到的是,,錦雞是古人在自然界看到的最華麗的一種鳥,,而且它是五彩的,是相對華貴的一種鳥類,,所以它就被當(dāng)做代表女性的一個高級別圖案,。
而鳳凰在形象上是一個多種動物的混合,并不真實存在,,所以在周代的時候,,還是選擇錦雞為最高等級的鳥類。
直到宋代以后,,鳳凰才完全變成女性的最高象征,。
“所以我們也不能把宋代皇后的禮服冠叫‘鳳冠’,,只能叫“花釵冠”?!标愒娪钫f,。
“雞”在古代服飾里的地位有多高,?
相較于現(xiàn)代,,雞的形象在古人心目中還是比較高的。雞有“加官進(jìn)爵”等吉祥涵義,。雞在古代被稱為“德禽”,。
《韓詩外傳》歸納了雞的“文武勇仁信”五德,釋曰:戴冠為文,、趾突為武,、好斗為勇、呼食為仁,、守時為信,。
“雉身被五彩,象圣王體兼文明也,?!背诵勔拢\雞甚至在皇帝的禮服上也占有一席之位,,是天子禮服上的獨特印記,。
在這里,錦雞換了個名字——華蟲,。華,,即為華麗,蟲是鳥獸的總稱,,所謂最華麗的鳥獸,。
南京,、蘇州,、成都等地藏有同款皇后禮服
很可惜的是,宋代皇后袆衣目前沒有實物出土,。但是,,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宋代帝后的畫像,。
宋朝皇后畫像原收藏于北京故宮南熏殿,,1949年被運往臺灣,。南薰殿始建于明代,是一個獨立的院落,,長期專門用來收藏歷代帝王皇后圣賢圖像,。
據(jù)乾隆《御制南薰殿奉藏圖像記》,殿內(nèi)一度收藏有帝王賢臣畫像(卷,、冊,、軸)共121份,所繪大小人像共583名,。
好消息是,,在南京、蘇州,、成都等地,,收藏有皇后禮服復(fù)制品。
在南京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該館以非遺工藝1:1再現(xiàn)了這件禮服的原貌,。翟紋及小輪花圖案部分均以蘇州宋錦工藝完成,并以盤金繡工藝還原了服飾的領(lǐng)子,、袖口,、衣襟處金色龍紋的華麗端莊。
“不少博物館里陳列的都是龍袍,,所以在我們籌備建館之初,,就想做一件皇后的禮服展出?!苯辖z綢文化博物館副館長馬培培介紹,,袆衣完成于2016年,純手工制作,,織和繡同步進(jìn)行,,耗時三個月。
因為沒有實物可見,,只能根據(jù)《宋仁宗皇后像》復(fù)制,。
織造工藝負(fù)責(zé)人、江蘇省織造技藝大師李德喜表示,,此件袆衣依據(jù)沈從文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宋代皇后與宮女”章節(jié)的研究成果復(fù)制而成,。
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中,僅有一張皇后畫像的插圖,,和有關(guān)于服飾尺寸形制的簡單描述,。
“我們根據(jù)此段描述,結(jié)合宋代同一時期服裝圖案,、面料特征仿制而成,?!蹦暇┙辖z綢文化博物館云錦工藝主管肖妍娜介紹,中國三大名錦之一的宋錦,,主要產(chǎn)地在蘇州,,其所處的年代正好與此件袆衣的相符合。
博物館最終決定用機(jī)織宋錦面料來做,。與之相配的衣領(lǐng),、袖緣,則用蘇繡的工藝完成,。肖妍娜表示,,“蘇繡的主要產(chǎn)地同樣在蘇州,風(fēng)格上有相通之處,?!?/p>
古裝劇引發(fā)關(guān)于“文化自信”的思考
長期以來,古裝劇熱持續(xù)不減,,觀眾對古裝劇的討論范圍,,從劇情、演員等,,漸漸發(fā)展到對于服道化的重點關(guān)注,。
當(dāng)下很多影視劇在服道化上的“發(fā)力”,可見古裝劇正在悄然變革,,努力摒棄夸張浮夸,,不符合史實的風(fēng)格。
“辣眼睛”的同時,,也涌現(xiàn)出很多服道化設(shè)計精美,、審美大氣、配飾考究的影視劇,,比如87版《紅樓夢》《延禧攻略》等,。
“其實這幾年有個很明顯的變化,就是觀眾的水平變高了,,不是那么好糊弄,。”陳詩宇表示,,現(xiàn)實中,,觀眾接觸藝術(shù)品的渠道很多,看過真實的歷史信息,,對作品是有要求的,。
對于此次熱播的《清平樂》,,不少網(wǎng)友認(rèn)為,,“現(xiàn)在真是越來越多在服道化上下功夫了,,這是好事,是一種文化自信的覺醒,?!薄翱磩W(xué)知識?!薄坝械滋N,,以古鑒今?!?/p>
影視劇制作者是否需要更多地花費精力,,讓作品向真實歷史靠攏?
陳詩宇認(rèn)為,,還原歷史,,這是基本要求。觀眾要感受到時代的氛圍,,在視覺上,,就需要有真實的素材。另一方面,,觀眾在觀劇同時,,也能學(xué)習(xí)相應(yīng)的歷史知識。
“影視劇有自己的需求和套路,,不太可能完全和歷史一樣,。”他建議,,作為影視劇從業(yè)者,,必須要有一個觀念:歷史不一定是丑的,要體驗到歷史真實的美感,,只有切身感受到,,才能將其傳遞給觀眾。
“希望大家保持對自身文化的自信,?!标愒娪钫f。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