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珠格格》劇照
乾隆帝的后妃中,,有一位維吾爾族女子,,這位女子在宮中封號為容妃。雖然她在宮中的地位不是很高,,可是,,近年來卻被炒得紅紅火火,在畫像上,、在學(xué)術(shù)上,、在影視作品上、在民間傳說上,、在葬地上都籠罩著神秘的光環(huán),,讓人感到撲朔迷離,被當(dāng)時和后世稱之為“香妃”,。關(guān)于她的真實情況,,我們有必要揭開其廬山真面目。
關(guān)于香妃的身世,,經(jīng)過考證,,她的真正封號為“容妃”。因她27歲入宮,,有人推測她入宮前結(jié)過婚,,但丈夫是誰無從考證,傳聞她是叛亂酋首霍集占的王妃,,乾隆平叛后,,將其掠入宮中,強(qiáng)納為妃,。
《清史稿·后妃傳》中記:“高宗容妃,,和卓氏,回部臺吉和扎麥女,。初入宮號貴人,,累進(jìn)為妃,薨,?!?其他資料中亦有類似的記載。
《如懿傳》中的寒香見,,原型為容妃和卓氏
容妃出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二十五日,,小乾隆帝23歲,。她的父親為臺吉和扎麥。實際上,,“和卓”乃是對我國新疆及中亞,、西亞等地伊斯蘭教封建貴族上層的尊稱,有創(chuàng)教者后裔和宗教學(xué)者兩層含義,;而“臺吉”一詞為爵位,,為容妃之兄圖爾都最初的封爵,而這一爵位又是世襲而來,,所以推斷,,其父也應(yīng)為臺吉;“和扎麥”,,卻不是人名,,而是稱號,即“和卓木”,,意為“我的和卓”,,表示更加尊敬。那么,,容妃之父真正的名字為“阿里和卓”,,是回部第二十九世和卓。所以,,按漢人的規(guī)矩,,應(yīng)記成這樣:“容妃,和卓氏,,阿里和卓之女,。”
容妃的原名,,史書上并無記載,。只是到光緒年間,才在一些清人筆記中偶有出現(xiàn),。至于“香妃”名字的廣泛出現(xiàn),,則是在清亡之后,一些關(guān)于清宮的疑案秘聞到處泛濫,,就包括“香妃”的傳說,。近年學(xué)者考證其名為“伊帕爾罕”,“伊帕爾”乃為麝香,,“罕”是維吾爾族女性名字常用的詞尾,。
容妃的哥哥名圖爾都,反對割據(jù),,不屈服于叛酋霍集占兄弟,,將全家從天山南路的葉爾羌遷往天山北路的伊犁定居,。乾隆二十三年,當(dāng)聞知清軍征討大小和卓叛亂之時,,容妃的五叔額色尹偕同圖爾都及堂兄瑪木特,,配合作戰(zhàn),平息了大小和卓叛亂,,乾隆帝以功封額色尹為輔國公,,瑪木特被授一等臺吉,圖爾都也被封為一等臺吉,。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初一日,額色尹,、瑪木特,、圖爾都等在京師落戶,劃享受朝廷俸米,。
《戈壁恩仇錄(1987)》中的香香公主
容妃一家定居京師后,,于乾隆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圖爾都將妹妹送入宮中,,封號為“和貴人”,,時年27歲,而乾隆帝已50歲了,。和貴人入宮后,,在宮中受到特別禮遇,表現(xiàn)為 :
位號屢封,。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十六日,,奉皇太后懿旨,晉為容嬪,,時年29歲,。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奉皇太后懿旨,,晉升為容妃,,時年35歲,至此,,封號不變,。
民族信仰得到尊重。一是服飾上,,在宮中允許穿維吾爾族衣服,,并為其制作維吾爾族朝服。二是飲食上特殊關(guān)照,。因為滿族喜食豬肉,,維吾爾族忌諱,,于是,在宮中特為她準(zhǔn)備有回部廚師名叫努倪馬特,,曾制作“滴非雅則”“谷倫杞”兩道名菜,,并為其制作回子餑餑、羊肚絲,、羊西爾占,、五香雞、羊肚片,、羊他他士,、酒燉羊肉、鹿筋羊肉等,,并多次有鮮荔枝賞賜,。三是允許回部雜技班入宮表演,以排解她的郁悶,。其中玩小羊,、玩繩桿、斗羊等都曾入宮表演,,并得賞賜,。四是多次隨帝出巡,并多有賞賜,,如南巡,、東巡等。
乾隆南巡圖(局部)
容妃的得寵是個奇跡,,因為在以滿洲女子為主體的清宮后妃中,,其他民族的女子是很難立足的,尤其是險惡的宮廷,,加上挑剔的乾隆皇帝,,會使得后宮妃嬪很難達(dá)到久寵不衰。但是容妃做到了,。有詩為證:
南向丹梯寶月開,,香妃曾此望家還。
小樓一角遙相對,,下有天方聚族來,。
乾隆寵愛容妃,世人多有流傳,,一些史學(xué)前輩也對其進(jìn)行過多方考證,。最具說服力的就是乾隆之建寶月樓。
南海寶月樓舊照
史界近來反對寶月樓是乾隆為容妃而建的樓閣。因為寶月樓建于乾隆二十三年,,而此時容妃尚未入宮,。但史學(xué)前輩孟森教授仍認(rèn)為寶月樓與容妃之寵關(guān)系匪淺。
孟森先生敬仰高宗之寵容妃,,稱其“兼露英主本色”,。本來當(dāng)時回部為“叛亂之邦”,其實正在平叛之內(nèi),,回部之女不宜尊寵,,但乾隆不能自持,牽愛于斯,,孟森又解釋為:“夫尊寵其來歸之女而滅其母家,,是清室之家法?!辈⒘信e了太祖之于孝慈,、太祖之于太妃(攝政王之母)等舊例,為乾隆納容妃正名,。
因而,孟森認(rèn)為寶月樓初雖不是為容妃之設(shè),,但因高宗為寶月樓歷年作有詩篇,,如乾隆三十三年春節(jié),有詩云 :
淑氣漸和凝,,高樓拾級登,。
兆杓已東轉(zhuǎn),西宇向南憑,。
并有注:樓臨長安街,,街南俾移來西域回居之。
這首詩證實了寶月樓與回子營遙相對應(yīng),,有人說,,長安街迫近禁城,本不許民居相近,,而剛剛平定的叛亂部族,,卻可在寶月樓前建回子營,是高宗為了慰藉容妃的思鄉(xiāng)之情,。
而且,,孟森考證,乾隆帝多次御臨寶月樓,,在此娛樂作詩,,抒雍雅之情。而《寶月嘗荔圖》正是這一時期的應(yīng)景之作。所以,,孟森教授以嚴(yán)謹(jǐn)?shù)膶W(xué)識考證,,寶月樓與容妃之寵大有干系。
關(guān)于容妃的畫像,,流傳于世的主要有幾種:香妃旗裝像,、香妃戎裝像、香妃洋裝像,。此外,,還有香妃“騎馬遞箭像”和“寶月嘗荔像”。但這些畫像一直有爭議,,有人認(rèn)為根本不是容妃,,又有人說其中的戎裝像可能是惇妃所生的十公主,莫衷一是,。經(jīng)過專家考證,,民國年間,陸夫人在清東陵裕妃園寢中發(fā)現(xiàn)的“容妃神像”是真實的香妃,,我比較認(rèn)可這個觀點,。細(xì)審這幅神像發(fā)現(xiàn),容妃面容清瘦,,長相端莊,,是個美人胚子。
容妃神像
至于容妃為高宗生母賜死一節(jié),,則為笑談,。依宮廷檔案,高宗生母孝圣憲皇后崩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二十三日,,壽86歲,,而容妃則薨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月十九日,此時,,皇太后已死去11年了,。而且,容妃由貴人而容嬪而容妃,,都是乾隆遵照皇太后的意愿而晉封的,,何來太后賜死容妃之事!
容妃入宮后,,身體一直很好,,多次隨帝出巡。但到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四日,,太醫(yī)向她進(jìn)了平安丸一丸,,看來她是得病了,直到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十二日,首領(lǐng)劉芳傳旨,,賞容妃奶餅一盤,。四月十四日,總管劉秉忠傳旨賞春橘10個,,5天后,,即四月十九日,容妃死去,,終年55歲,。
容妃在宮中后妃的地位是一路攀升的。到乾隆四十二年,,她已名列第三,,侍候她的太監(jiān)、宮女就有24人,。她死后,,穿戴為:繡杏黃緞錦蟒袍一件、緙絲八團(tuán)有水褂一件,、桃紅緞錦衫衣一件,。身下鋪:杏黃妝緞大褥一床、綠錦緞大褥一床,、大紅妝緞大褥一床,。身上蓋:大紅妝緞被一床。身體旁邊安放有:繡八團(tuán)有水一套有襯衣,。碧霞朝珠一盤,松石佛頭塔記念墜角背云,。玉如意一柄,,表一個,容鏡手巾,、水晶鼻煙壺一個,。福壽金正面簪三塊,每一塊上綴東珠三顆,,小紅藍(lán)寶石五塊,,紅寶石二塊,螺子一塊,。金茶花一塊,,上綴六分重正珠一顆,正珠六顆,,嵌金剛石,。金火焰簪一塊,上綴一錢六分重正珠一顆。金如意吉慶平簪一塊,,上綴正珠,、東珠四顆,紅藍(lán)小寶石十一塊,,大藍(lán)寶石一塊,。金荷葉扁豆蟈蟈簪一對,上綴正珠,、東珠十八顆,,紅藍(lán)寶石十四塊。金荷葉蜘蛛簪一對,,上綴大小東珠十顆,,大小紅藍(lán)寶石十八塊。金如意一支,,金豆瓣簪四支,,伽式正珠墜一副連金焰正珠六顆,重四錢,。
關(guān)于容妃葬地,。一說葬于新疆的喀什噶爾。其實,,經(jīng)考證,,該墓為容妃曾祖父阿吉·穆罕默德·優(yōu)素福·霍加的墓地,,始建于1640年,,位于喀什東門外,是一組大型的宗教建筑群,。主要建筑有主墓室,、四座禮拜堂和一座教經(jīng)堂。而容妃真正葬地為河北省遵化市的清東陵裕妃園寢內(nèi),。具體方位為前數(shù)第二排之東邊第一號墓中,。
阿帕霍加墓(又名香妃墓), 位于新疆喀什
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死后,,于同年九月二十五日葬入妃園寢中,。容妃墓早年被盜,1979年10月,,雨季過后,,墓前踏垛級石塌陷。經(jīng)上級文物行政部門批準(zhǔn),,對容妃地宮進(jìn)行清理,,發(fā)現(xiàn)其地宮結(jié)構(gòu)完全為清式葬法,,由兩個券堂組成,金券內(nèi)有青白石寶床,,寶床上有一具旗材棺木,。棺木紅漆,與已發(fā)掘的清宮其他棺具無異,,但是只有一層棺,,無內(nèi)棺,棺頭正中有金漆的伊斯蘭文數(shù)行,,經(jīng)辨認(rèn)為“以真主的名義 ……”
在清理地宮中,,發(fā)現(xiàn)了一具頭骨和其他肢骨、體骨等,,一條長85厘米花白發(fā)辮,、吉祥帽、龍袍殘片,、宮中織物,、如意、荷包,、珍珠,、寶石、貓眼石,、鉆石等物,。
關(guān)于容妃的身體,說她“生而體有異香”,,香氣撲來,,吸引了乾隆皇帝,使他魂不守舍,,總想接近她,。當(dāng)時,“香妃”這個名字并不存在,。查閱資料,最早出現(xiàn)“香妃”記載的是光緒十八年,,肖雄在《西疆雜述詩》中留有記錄,。實際上,通過對容妃體骨進(jìn)行科學(xué)檢測,,發(fā)現(xiàn)她具備維吾爾族人的體貌特征,,卻沒有發(fā)現(xiàn)可以釋放香味的特殊物質(zhì)?!吧w有異香”的記載,,應(yīng)該是人為虛構(gòu)的故事,。
《還珠格格(1998)》中的香妃
通過對香妃尸骨進(jìn)行科學(xué)鑒定,得出如下結(jié)論:
從容妃頭骨上分析,,其方顱闊面而低額,,是典型的維吾爾族的頭型特征。
從她的頭骨和花白發(fā)辮上分析,,是一個年逾五旬的老年女子,。
通過對其遺骨分析,人體汗腺及皮脂的分泌物應(yīng)為一種特殊的氣味,,這主要是其中含氮物質(zhì)腐化后產(chǎn)生出來的氣味,,確非香味?!跋沐敝?,很可能是一種愛稱,或她生前大量使用化妝品,,或攜香料所致,。
本文節(jié)選自
來源:鳳凰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