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官員查處通報首提“對抗組織調查”
新京報訊(首席記者王姝)昨日下午,中紀委官網(wǎng)發(fā)布了中央網(wǎng)信辦副局級干部高劍云(原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五局副局長)的查處結果,。在查處通報中,,首次出現(xiàn)了“對抗組織調查”表述,。
涉嫌索要收受巨額賄賂
近期,,中央直屬機關紀工委對高劍云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經查,,高劍云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牟取利益,,索要、收受巨額賄賂,,長期包養(yǎng)情婦并育有一子,,與他人訂立攻守同盟,對抗組織調查,。
高劍云的行為已構成嚴重違紀并涉嫌違法,。依據(jù)《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有關規(guī)定,中央直屬機關工委決定給予高劍云開除黨籍處分,,將其涉嫌犯罪問題及有關線索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中央網(wǎng)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決定給予高劍云開除公職處分。
中紀委兩日兩破通報“慣例”
新京報記者梳理十八大以來中紀委以及各級紀委發(fā)布的官員查處通報,,發(fā)現(xiàn)高劍云案系官方首次采用“對抗組織調查”表述,。此前各級官員的查處通報,從未出現(xiàn)上述字樣,。
前日,,中紀委官網(wǎng)發(fā)布齊齊哈爾市委原書記楊信被調查的消息時,首次出現(xiàn)了“在中央巡視組指導下”的表述,。
中紀委通報稱,,“在中央第八巡視組的指導下,經黑龍江省委同意,,黑龍江省紀委對齊齊哈爾市委原書記,、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楊信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組織調查”。
自去年5月啟動新一輪中央巡視以來,,中央巡視組已發(fā)現(xiàn)了多名官員的貪腐線索,,查處了多名干部。例如,,去年首輪巡視,,中央巡視組發(fā)現(xiàn)了廖少華、郭有明,、陳柏槐,、陳安眾、童名謙,、戴春寧等6名中管干部的違紀違法線索。隨后中紀委官網(wǎng)發(fā)布的查處通報,,都只有一句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從未提及“在中央巡視組指導下”,。
新提法將強化震懾效果
此前,官員查處通報一直采用“×××涉嫌違紀違法,,正接受組織調查”這一格式,。官員查處通報的表述,為何接連打破“常規(guī)”,?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許耀桐等受訪專家認為,公眾希望官方披露的官員查處信息,,越詳細越好,,但紀檢機關辦案有嚴格的保密等要求,所以,,以往的官員查處通報,,往往只有“×××涉嫌違紀違法,正接受組織調查”一句話,,不會透露案發(fā),、立案過程,以及被調查前和調查過程中的具體表現(xiàn),。
但目前,,中央第八巡視組正在黑龍江省展開巡視,楊信案的通報出現(xiàn)了“在中央第八巡視組指導下,、經黑龍江省委同意”等內容,,清晰呈現(xiàn)出案發(fā)、立案過程,,有利于強化中央巡視這一反腐利器的震懾效果,,更有利于線索收集,,知情人向中央巡視組反映有價值的信息。
有人借用手中權力,,公然發(fā)布“辟謠”消息,,比如劉鐵男,被實名舉報后,,以國家能源局名義表態(tài)“我們正在聯(lián)系有關網(wǎng)絡管理部門和公安部門,,正在報案、報警,。將采取正式的法律手段處理此事”,。受訪專家表示,之前不少官員感覺到有可能事發(fā),、要被“雙規(guī)”,,就會采取各種對抗調查的行動。
有人利用關系網(wǎng)施加壓力,,阻礙調查,。比如,華潤原董事長宋林,,從被實名舉報到宣布被調查,,為時近一年,知情人向新京報記者透露,,高層領導早已批示嚴查,,但遇到了阻力,被“頂”了近一年,。還有人像高劍云一樣,,建立攻守同盟。
“總有人有僥幸心理,,試圖逃避處罰,。”許耀桐說,官方通報中出現(xiàn)“對抗組織調查”表述,,同樣具有強化反腐震懾效果的作用,,“配合調查、接受調查才是正確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