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wǎng)記者 莫韶華
守成可稱道。近日,,由李少紅執(zhí)導的歷史正劇《大宋宮詞》正在熱播,,洋洋灑灑61集長劇以宋真宗趙恒,、章獻明肅皇后劉娥的愛情故事為主線,輔以“咸平之治”與“仁宗盛治”為歷史背景,,講述了從公元980年至公元1033年的故事,。
同時還出現(xiàn)了趙普、寇準,、晏殊,、范仲淹、蘇洵,,這些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風云人物,。
半世陰郁一生算計的潘玉姝底氣何來?
這種宮廷劇中總會出現(xiàn)一位處處與女主作對的妃子,,《大宋宮詞》中就是讓觀眾又愛又恨的潘玉姝,。
那么,她到底是何方神圣,?有何底氣,?
電視劇里,潘玉姝在趙恒還未當上皇帝時,,便與之交好,。太宗趙光義駕崩,趙恒順利登基為帝,,潘玉姝卻遲遲未扶正,,于是開始了她與劉娥的半世宮斗,一生算計,但終究是大夢一場空,。
在很多文學作品中,,潘玉姝和父親潘仁美狼狽為奸。潘仁美勾結(jié)遼國,,暗害楊家將,,潘玉姝從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影視劇只是戲說,,歷史還原真相,。
于是,大河網(wǎng)記者采訪了剛剛完成350萬字《大漢天子》系列叢書的河南南陽作家群旗幟性人物秦俊,。
歷史上,,潘玉姝的原型應(yīng)該是章懷皇后潘氏,她才是宋真宗趙恒的第一任妻子,,亦是北宋名將忠武軍節(jié)度使潘美之女,。
公元989年,21歲的潘氏忽染重病,,香消玉殞,,當時的趙恒還不是皇帝。
根據(jù)《宋史·列傳第一·后妃傳·章懷皇后傳》中記載,,公元997年,,趙桓追封潘氏“壯懷”,后來為了遵循祖先慣例,,慶歷年間改謚為“章懷皇后”,,將其葬于河南省鞏義市蔡莊北的保泰陵。
不少網(wǎng)友會說,,皇帝后宮佳麗三千,,潘玉姝有何特別?
這就不得不提潘家和名門楊家之間的恩怨情仇,。
楊業(yè)因誰而死,?北宋良將潘美背上千古罵名?
電視劇中有一幕,,潘玉姝父親在庭院中拿過兒子(潘美四個兒子,,還奉宋太祖趙匡胤之命收養(yǎng)了周世宗柴榮的遺孤,成為一段歷史佳話)手中的弓箭,,回憶曾陪太宗征戰(zhàn)殺遼的光輝歲月,,感慨萬千。
其實,,潘美是宋太祖,、宋太宗兩朝元老,。從宋朝開國到立國,潘美多次掛帥,,東征西撫,、南征北剿,他“上馬治軍,、下馬安民”,,是皇帝的左膀右臂,為北宋立下汗馬功勞,。這樣一位戰(zhàn)功顯赫的開國元勛,、大忠臣,為什么被演繹成了影視舞臺上的大奸臣“潘仁美”,?
在不少文學作品中,,害死楊業(yè)的罪魁禍首是潘美。
雍熙三年宋軍北伐時,,潘美是西路軍主帥,楊業(yè)是副手,。由于潘美對楊業(yè)的才能非常嫉妒,,所以在楊業(yè)乘勝追擊時,故意屯兵不動,,又不給予糧草供應(yīng),,最終導致楊業(yè)兵敗身亡。
《宋史楊業(yè)》中也有如此一段記載:“主將戍邊者多忌之,,有潛上謗書斥言其短,,帝覽之皆不問,封其奏以付業(yè),?!?/p>
秦俊告訴大河網(wǎng)記者,當時出征的監(jiān)軍是王侁,,宋太宗一朝,,監(jiān)軍權(quán)力甚大。當宋軍失利退守代州時,,楊業(yè)提出不與遼軍正面交鋒,,改由小路進襲朔州,但王侁拒而不聽,,硬逼楊業(yè)率軍迎戰(zhàn)遼軍主力,,自己又不按照原定計劃策應(yīng),從而導致楊業(yè)全軍覆沒,?!端问贰ね鮼辍酚涊d:“侁性剛愎,,以語激楊業(yè),業(yè)因力戰(zhàn)陷于陣,,侁坐除名,,配隸金州?!钡峭鮼晔钦娴耐〝尺€是指揮失誤,,史籍并無記載。
潘美雖是外戚和主帥,、名臣,,但也受制于王侁,故此害死楊業(yè)的大半責任,,應(yīng)該在王侁而不在潘美身上,。
論職務(wù),潘美比楊業(yè)高上好幾個級別,,又是根紅苗正的嫡系出身,,沒理由要陷害楊家將。但是在很多文學作品中,,潘美卻是十惡不赦的奸臣佞子,,劣跡斑斑昭然若揭。
龍亭潘楊二湖講述兩門英烈恩怨情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時過境遷,只有東京汴梁龍亭內(nèi)的一片大湖還流淌著潘楊二家的恩怨情仇,。
進入龍亭大門,,走上一條寬闊的大道,大道兩旁是碧水蕩漾的湖泊,,令人心曠神怡,,豁然開朗。路前端拱起的玉帶橋,,是用漢白玉和青石雕砌而成,,長40米寬18米高17米,下面五個涵洞把兩側(cè)潘家湖,、楊家湖連成一體,,湖水相通,可使游船穿行,。
??據(jù)龍亭工作人員講述,,關(guān)于潘,、楊二湖,坊間傳言“楊湖清,,潘湖渾,,奸臣忠臣清濁分”,說的是北宋一門英烈的楊家將為國立下汗馬功勞,,楊業(yè)被害后,,佘老太君上金殿告御狀,皇帝善惡不分,,包庇奸臣,,只免去潘仁美的三個虛職。
??佘老太君一怒之下,,帶領(lǐng)全家罷官歸隱,。楊家搬走后,天降大雨,,將潘楊兩府淹成一片汪洋,。當時潘家位于湖東,楊家位于湖西,,大雨過后,,東湖湖水渾濁惡臭,西湖湖水卻清澈如鏡,,老百姓就認為這是潘、楊兩家對國忠奸的寫照,。
開封還有一句民謠,,“寧在楊家湖洗面,不在潘家湖洗腳”,,這也表現(xiàn)了開封老百姓嫉惡如仇,、愛憎分明的性格。
其實,,并不真是這個原因,,傳言過去東岸住戶多,又有許多作坊,,因排放污水,,東邊的湖水變得渾濁,而西邊的湖因住家少污染少,,水質(zhì)就好?,F(xiàn)在經(jīng)過治理,兩湖都變清了,。
千年之后,,孰是孰非眾說紛紜,,不變的是世人對英雄忠貞堅守、為國殺敵的歌頌,。(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龍亭照片:龍亭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