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陳甜甜 文圖
乾隆皇帝畫的嵩陽書院將軍柏圖
1979年版《登封縣志簡編》刊登了一張“大將軍”照片
現(xiàn)在的“二將軍”
河南第一古樹——嵩陽書院里面兩棵將軍柏的名頭,,叫錯了?大河報·豫視頻記者從登封文化學者岳曉鋒處初聞此消息,頗覺意外,。“大將軍”“二將軍”的美名與故事,,已經(jīng)流傳有年,。去過嵩陽書院的人,都聽導游講過那個頗具戲劇性的故事:漢武帝到此一游,,先看見了一棵古柏,,頗為震撼,封為“大將軍”,,結(jié)果走幾步又看見了一棵更大的,,但“君無戲言”,第二棵只好委屈封為“二將軍”,。
“這個故事其實有很大漏洞,。”岳曉鋒老師言之鑿鑿,,稱手頭握有“證據(jù)”,。真相究竟如何?近日,,記者帶著好奇前往登封一探究竟,。
游客一句反問,讓學者開始翻古籍“較真兒”
登封北郊,,嵩陽書院,。走過幾重小門,便見“大將軍”樹身向南斜臥在墻上,,樹冠濃密寬厚,。
再向里走幾十步,“二將軍”屹立在院中央十分奪目,,左右兩旁的樹干彎曲如翼,,形若雄鷹展翅。
一眼望去,,便可看出“二將軍”比“大將軍”大得多,。戲劇性的效果正在于此。所以,每個導游在此,,必有一番引來游客唏噓的說辭,。
一直圍繞登封當?shù)匚幕鱿到y(tǒng)研究的學者岳曉鋒,把逛嵩陽書院當作逛公園,,也曾聽過這段故事,,不過,無名游客的一句疑問,,讓他陷入思考,。當時,導游說漢武帝錯封將軍柏的原因,,是因為原先這是一片原始森林,,樹木眾多擋住了視線,才導致了錯封,。這時有位游客就問:“兩棵樹相距不到幾十步,,其他樹木也沒有比它們還大的了,怎么會看不到呢,?”
正是這句話勾起了岳曉鋒的求知欲,,他回到家中開始閱讀古籍文獻。
歷代典籍中,,“大將軍”原本就是“大將軍”,?
岳曉鋒發(fā)現(xiàn)對于嵩陽書院的三棵古柏,史書上記載的內(nèi)容有很多,。
比如明代的工部主事都穆在《游嵩山記》中說:“柏之高皆不逾三丈,,大者六人圍之,下舊有石刻云:漢封大將軍,。其次四人圍之不盡,,道士云:此次將軍也……其又次亦三人圍之?!?/p>
明代的山東參政周夢旸在《嵩少游記》中也寫道:“碑之旁三巨柏,,漢武帝所封三將軍也。大者居中央,,七人圍,,次居南,圍六人,,又次居北,,圍亦可四人?!痹罆凿h告訴記者:“很顯然,,中間最大的柏樹是‘大將軍’非‘二將軍’,。”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的《石渠寶笈》記載,,乾隆皇帝弘歷畫的嵩陽書院將軍柏圖右上部分題記中寫道:漢武升中一過此封大將軍,。根據(jù)圖中樹木特征可以看出,,乾隆皇帝所畫柏樹正是現(xiàn)在的“二將軍”柏。
“座次”如果顛倒,,顛倒始自何時,?
岳曉鋒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1934年夏,,旅行家蕭梅性說:“其中漢封大將軍柏猶健在,,霜皮虬枝,夭健如龍,。正干四披,,可十人圍……其次者漢封二將軍?!笔捗沸圆粌H把自己的《中岳游記》發(fā)表在《旅行雜志》上,,還把拍攝的大將軍柏照片附于其中。
此外,,1979年版《登封縣志簡編》一書中刊登了一張將軍柏照片,,照片底下文字標注為“漢柏在嵩陽書院、西漢元封元年漢武帝游中岳時,,封為‘大將軍’,。樹周15.5米,高30米”,。
“不論是文字記述還是照片說明,,都把最大的柏樹稱為大將軍柏。另外,,書中并未刊載漢武帝誤封的故事,。由此看來,雙柏名稱互換應該是在1980年代初期,?!痹罆凿h說。
那么,,拋卻歷史文獻不提,,從科學測齡上來說,兩棵將軍柏到底誰大誰小呢,?
曾經(jīng)在嵩陽書院擔任將軍柏專職古樹保護研究員的靳紅軍告訴記者,,嵩陽書院的兩棵側(cè)柏的樹齡都在5000年左右,但具體的樹齡大小暫時無法測量。若借助工具測量可能會對古樹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所以一般通過查閱歷史文獻資料,,獲得相關(guān)的書面證據(jù)。目前,,在媒體公布的河南最老古樹“Top20”中,,這兩棵側(cè)柏占據(jù)了前兩名,不過名字都是一樣的,,“登封嵩陽書院側(cè)柏”,,也就是說,“大將軍”“二將軍”都被認為是河南現(xiàn)存年齡最大的古樹,。
如若叫錯還能不能改回來,?各有看法
雖有史料證明將軍雙柏名稱存在顛倒之可能,但“漢武帝錯封將軍柏”的說法流傳甚廣,。導游在給參觀游客講解時,,此說法仍是必提內(nèi)容。網(wǎng)絡上,,不少與將軍柏相關(guān)視頻下也有評論“登封本地人都知道這個傳說”,。
由此,有聲音認為,,已經(jīng)叫了幾十年,,沒有必要再改回來了吧?岳曉鋒卻不這么看:“我們幾千年都叫對的名字,,只有這40年叫錯了,,為什么不能改過來呢?”他認為,,文化旅游更重要的是講究文化品位,,文化不能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