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駐馬店父子倆在鄭州開“萬能修鞋店”,,上漿,、改色、補傷,、保養(yǎng)等業(yè)務一應俱全,,顧客稱“沒有修不了的鞋”,長靴修成短靴能穿20年,。父子倆手藝全憑自己琢磨,,開店十幾年已買房。
時美龍(右)的修鞋技術(shù),,在顧客眼中“杠杠的”
河南商報記者 張郁/攝
河南商報記者高鵬
鄭州市有一家10多平方米的老鋪子,,開了十幾年,名曰“萬能修鞋店”,。修鞋的是來自駐馬店的父子倆,,在顧客眼中,沒有這爺倆“修不了的鞋”,。
手藝
長靴修成短靴,,能穿近20年
鄭州市潁河路與工人路交叉口附近,有一間10多平方米的“萬能修鞋店”,,皮鞋上漿,、改色、補傷,、保養(yǎng)等業(yè)務一應俱全,。修鞋的是父子倆,來自駐馬店新蔡縣,,父親名叫時美龍,,今年68歲;兒子名叫時參禮,,今年44歲,。
昨天一早,時參禮便與母親宋振芳來到店里,,準備出攤,。“一般七八點出攤,晚上7點30分收攤,。夏天出攤會早些,,風雨無阻。”
“這店名是俺家一親戚起的,他覺得俺爹啥鞋都管補,、管修,,所以起了這名,其實沒有恁厲害,。”提起這個,,時參禮有點不好意思。
聊天間隙,,不時有附近的居民過來修鞋,、嘮家常。起針,、穿線,、上膠,沒過多久,,鞋子就被時參禮修好了,。
“這店在這兒十幾年了,手藝就一個字:中,!”來修皮鞋的張女士說,。市民孟女士則說,她的一雙過膝長靴壞了,,拿到店里改成“短靴”,,如今穿了近20年,從來沒壞過,。
艱辛
父子倆的修鞋手藝,,全憑自己琢磨
宋振芳說,在老家時,,她就和老伴扛著修鞋機走街串巷,,“人家都認可他的手藝。”
來鄭州修鞋,,時美龍覺得是“巧合”,,“我1996年到鄭州做手術(shù),親戚幫我找了看車的活兒,。光看車不掙錢,,我就把修鞋機帶來了。”
“他們父子倆修鞋,,全憑自己琢磨,。”宋振芳說,剛開始,,老伴連給修鞋機上梭子都不會,,就開始自己搗鼓,,連夜連夜地不睡覺。
在時美龍的攤位上,,有個上鞋針是由橡膠腳踏,、螺絲、鐵鉤拼接而成的,,宋振芳說,,這是老伴自己做的,用著“順手”,。
2011年,,時參禮回到鄭州,,開始跟父親一起修鞋,。時美龍笑稱這是“基因遺傳”。“也在外打過工,、做過生意,,但還是覺得修鞋安定踏實。”時參禮說,。
剛開始,,父子倆只是在路邊擺攤,后來攢夠了錢,,才租到了目前的店面,,還開展了換拉鏈、修雨傘,、配鑰匙等一系列業(yè)務,。
打算
修鞋這個行當
他們會一直干下去
時參禮的修鞋手藝被父親看在眼里,“俺現(xiàn)在有時因看不清線都穿不準了,,就得他來,,完全沒問題。”時美龍說,。
時參禮說,,他現(xiàn)在是兩種“工作模式”,白天修鞋,,晚上賣烤魷魚串,。“我愛人白天把肉給穿好,晚上一起出攤,。”
幾年前,,時參禮用攢的錢在鞋店附近買了一套兩室的二手房,在鄭州扎了根,。眼看著將要過年,,時參禮卻沒有回老家的打算,,“在鄭州待習慣了。”
爺倆覺得,,他們對目前的狀態(tài)還算滿意,。“我就是想讓外孫趕緊結(jié)婚,外孫女有個好工作,。”時美龍說,。
“我會一直把修鞋這個行當干下去,孩子想不想接手,,不是我考慮的事兒,,尊重他的意見。”時參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