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女子出嫁禮服
●晚報記者 李 楊 實習(xí)生 國書玲 趙亞晨 文/圖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衣,、食,、住,、行,。從衣,、食,、住,、行的變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社會的發(fā)展和文明的進(jìn)步,。我國素有“衣冠王國”之稱,,服飾文化貫穿于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各個時期。高速奔騰的中國經(jīng)濟推動了中國的服飾文化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guān)注并收藏服飾了,。
43歲的朱雅堂既是駐馬店市古代服飾收藏家,又是駐馬店市收藏家協(xié)會理事,。為了一睹朱雅堂收藏的豐富多彩的服飾,,昨日下午,記者來到市緯一路與文明大道交叉口附近的經(jīng)緯花園,。在朱雅堂的收藏室里,,記者一飽眼福。近百件風(fēng)格色彩各異的服裝讓記者眼花繚亂,。“這是清朝中期端莊高貴的四品誥命夫人服,、這是民國早期高雅大方的盤絲旗袍、這是清朝晚期的女子出嫁禮服……”朱雅堂一邊向記者講述,,一邊拿出服裝展示,。
進(jìn)入服飾收藏的奇妙世界
“我很早之前就從網(wǎng)上認(rèn)識了許多服飾收藏家,對古代服飾收藏略有耳聞,,但當(dāng)時并未在意,。2007年,我第一次接觸到古代服飾,,開始了我的古代服飾收藏生涯,。”朱雅堂說。
2007年,,朱雅堂和朋友一起去周口出差,。在周口的古玩交易市場,朱雅堂見到了一件四品誥命夫人服,。“我從來沒有這么欣賞過一件古代服飾,。”說起這件四品誥命夫人服,,朱雅堂的眼睛燦若星辰。
朱雅堂告訴記者,,當(dāng)時這件誥命夫人服對方要價8000元,,而且拒絕還價,他只得空手而歸,。
后來,,為了得到這件四品誥命夫人服,朱雅堂曾多次到周口古玩交易市場,,但始終未能與賣家達(dá)成一致意見,。
“難道就這么放棄?”朱雅堂思來想去,,把此事委托給了周口的一位好友,。最終,朱雅堂以2000元的價格買到了這件四品誥命夫人服,。
“這件衣服到手,,我的服飾收藏生涯就正式開始了。”朱雅堂說,,雖然在收藏中會遇到一些困難,,但看到來之不易的藏品,他就會很開心,。
民國警察服跋山涉水來相會
“2011年我等來了一套民國警察服,,說出來可能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我收藏的這套服裝是它自己‘來’的,。”朱雅堂笑著說,,當(dāng)時他在鄭州。聽說他收藏古代服飾,,一對從東北到鄭州旅游的夫婦找到了他,。原來,這對夫婦有幾件民國和清朝時期的服裝想賣給朱雅堂,。
“我當(dāng)時以為他們只是開開玩笑,。我心想,如果真有這樣的服裝,,他們一定舍不得賣,。”朱雅堂說,但是沒過幾天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老夫婦真的帶著幾套民國和清朝時期的衣服找到了他,,其中有一套民國警察服讓朱雅堂至今記憶猶新。警察服是米色的,顏色鮮亮而不失莊重,。
老先生告訴朱雅堂,,這是他們祖上留下的,害怕后來的兒孫不懂得收藏,,所以希望朱雅堂能好好保存。朱雅堂答應(yīng)老人,,一定會小心翼翼地保存這些衣物,。
多彩的服飾身上有時代印記
朱雅堂說:“服飾收藏不是冰冷的衣物收藏,它對我來說很重要,。這些古代服飾一針一線里,,都蘊含著我們祖祖輩輩的勤勞和智慧,我熱愛它們身上的時代印記和文化氣息,。在服飾收藏的過程中,,我學(xué)會了很多衣物儲藏的方法,也了解了這些古代服飾背后的歷史和一些分辨棉麻絲綢等布料的知識,。
“現(xiàn)在,,我身邊的藏友也漸漸對服飾收藏有了興趣,紛紛加入到了這一行列,。他們知道我有經(jīng)驗,,沒事時就會來我這里 ‘取經(jīng)’。”采訪結(jié)束時,,朱雅堂說:“過一段時間,,我準(zhǔn)備開一個會所,專門展示我的各類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