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的牛屋是溫暖的,,是個不大不小的“公共場所”,,是小孩子愛去的地方,。
牛屋里可以烤火,,烤火的柴火有時是山林,有時是麥草,。
山林,,俗稱劈柴。整根山木都放在火堆里,,不緊不慢地燃著,。天氣十分冷時,有人剛從外面進屋,就大把大把林子放在火堆上烤,,發(fā)出劈劈啪啪地聲響,,如同燃放鞭炮一樣。
有時沒有劈柴時,,就用草料烤火,,抱一抱草料放在火堆上,轟一下就著完了,,然后再抱,。有時火不旺,放上草料麥秸,,可能有些濕,不起火頭只有煙,。有怕冷的急得趴在那吹,,吹得滿屋都是煙,嗆得人滿眼流淚,。有好事者,,把吹火者推開,自己去吹,,都不愿出屋,。
小孩愛去牛屋的另一個原因是,在牛屋里可以聽到許多稀奇古怪的故事,。
那時的飼養(yǎng)員,,一般都是年紀(jì)稍大一點的男人,他們見多識廣,,肚子里有許多故事,,經(jīng)常講給我們聽。聽故事是當(dāng)時人們最主要的文化娛樂活動,。
人們有事沒事愛往牛屋里鉆,。飼養(yǎng)員一邊喂牲口,一邊講著故事,。
故事內(nèi)容大多是,,兒子不孝受到懲罰、好心人終得好報的故事,。故事開頭大都是,,從前有戶人家怎么怎么,或者很久很久以前,,這樣的開頭,,等等不一而足。由于牛屋里人來人往,,有時飼養(yǎng)員講完,,有年長的也要講上一個兩個,。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聽得我們十分入迷,。
冷場后,,小孩們就央求著叔叔、大伯,、大爺再講一個,、再講一個。
那時沒有時間觀念,,有些小孩聽著聽著,,靠著牛槽睡著了。
夜深人靜,,連大人都熬不住了,,我們依然興趣盎然,總是聽到最后沒有人講了,,才戀戀不舍地回家,。
有時,講故事的人故意“使壞”,。夜深時,,他就講妖魔鬼怪的故事,聽得我們小伙伴緊緊圍成一團,,生怕突然從外面進來一個鬼怪,,把我們其中一個拉走。
夜深了,,大人催我們回家睡覺,,我們都不敢出門。幾個人相互摟抱著,、拉扯著,,才敢走出牛屋。
快到家門口,,高聲喊叫一聲,,給自己壯膽。有膽大的,,突然從黑暗處竄出,,大叫一聲,嚇得我們半天沒回過神來,,有膽小的嚇得蹲在地上哭了起來,。
那時的牛屋是溫暖的,不單單是火,更有那吸引人的故事,。
? ? ? ? 作者簡介
王海洋,,男,遂平縣作家協(xié)會主席,,河南省報告文學(xué)學(xué)會員,,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當(dāng)過教師,,現(xiàn)為公務(wù)員,。曾在《散文選刊》、《河南日報》,,《駐馬店日報》,,《天中晚報》發(fā)表作品一百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