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小寒大寒,,殺豬過年(春節(jié)),,小年是春節(jié)前最后一個重要的日子,,河南各個地方過小年的方式有何不同呢?過小年都吃什么呢? 為什么過小年要吃“祭灶糖”呢,?今兒個,,舊事哥就來說一說。
◆“祭灶日”的由來:
大家都知道,,農(nóng)歷的臘月二十三日為祀灶日,民間俗稱為“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jié),。這天送灶神上天言事,,稱為送灶、辭灶,、醉司命,。
關(guān)于祭灶的風(fēng)俗,,由來甚久。人類從茹毛飲血到發(fā)明火食是一次重大的文明飛躍,,人類這種高級動物與普通動物才開始有所區(qū)別,。那時,人們在住地?zé)欢讯训拿骰?,用來取暖照明,、燒烤食物、制作陶器,、防御野獸,。這種火堆就是原始的“灶”。
灶神崇拜始于此,,早在《禮記·祭法》中就寫道:“王為群姓立七祀。”灶神即是其中一祀,。
灶君,,在夏朝就已經(jīng)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
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也記述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
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祭灶時要設(shè)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shè)置籩豆,,迎尸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后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中國道教興盛之后,曾借《經(jīng)說》之論,,將灶神說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后來就發(fā)展成了既有灶君爺爺,,又有灶君奶奶之說,。在不同的地區(qū)里,灶君夫婦又由不同的人選來充當(dāng),,同時伴隨著當(dāng)?shù)亓餍械拿耖g傳說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歷來說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國封建社會里,,諸教并存,,神靈之?dāng)?shù)高達萬千之多,民間習(xí)慣一概敬之,??赡苁菫榱撕喕y(tǒng)一,易記易行的緣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稟報一次的說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時間固定在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所以這一天,,也就成了傳統(tǒng)的祭灶節(jié)日。
也就是說,,中國不是所有的省份都是臘月二十三日過小年,,有一些省份的一些地方是在臘月二十四這一天過小年。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但那個時候小年是不分兩天的。所以,,臘月二十四的小年習(xí)俗歷史是更悠久的,。
◆古人如何祭灶:
在古代,,祭灶其地位僅次于中秋節(jié),古時在外做官,、經(jīng)商或讀書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趕回家團圓,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來年全家平安。
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對祭灶日有詳盡描述:“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車風(fēng)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復(fù)云,乞取利市歸來分”,,詩寫得真實細致饒有情趣,,足見古代民風(fēng)對祭灶的重視、食品的豐盈,。
祭灶是在二十三日晚間進行的。膠東地區(qū)灶神畫像貼在正屋東面的鍋灶墻上,,兩旁有一幅“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對聯(lián),橫批是“一家之主”,。
祭祀時,擺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面湯,,然后燒香叩頭,把舊灶神揭下燒掉,,這就是送灶王爺上天了,。燒時要加一些谷草和雜糧,好給灶王喂馬,。舊灶燒了以后,,有的把新灶當(dāng)時貼上,,有的則到除夕再貼,所以對聯(lián)又有“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來”的詞句,。
古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近代卻多數(shù)由家庭主婦來充當(dāng)祭灶的角色,。
◆過小年為什么要吃祭灶糖:
祭灶節(jié),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fēng)面”,。山區(qū)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qū),,流行吃炒玉米的習(xí)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jié)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制作方法:取成塊的麥芽糖放置于鐵鍋中,加熱使之變軟,,摻入芝麻粒,,用搟面杖制作成約3mm厚的薄片,用刀分隔,,待溫度退卻后食用,,味道香醇,酥而不膩?,F(xiàn)在已很難見到,。
為啥過小年要吃“祭灶糖”呢,?相傳灶神每年小年的時候,,都會去上天庭一趟,向玉帝告狀,,人們這個時候就給灶神吃這種糖,,粘上灶神的嘴,不讓他說壞話,。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一個習(xí)俗。現(xiàn)在每到小年的時候人們還總是在鍋灶上放一根祭灶糖,,讓灶神吃,。
◆天子也祭灶神:
祭灶活動古已有之,,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祭灶活動已成為天子的五祭之一,。
《禮記.月令》云:“祀灶之禮,,設(shè)主于灶徑。”灶徑即灶邊承器之物,,以土為之者,。那時祀守被列為五祀之一。
《戰(zhàn)國策趙策》云:“復(fù)滌偵謂衛(wèi)君日:臣嘗夢見灶君,。”唐羅隱送灶詩亦有“一盞清茶一縷煙,灶君皇帝上青天”的名句,。
漢代以前的文字記載稱其為“灶神”,。唐以后又稱其為“灶君”。至于“灶王”,、“灶王爺”的說法是唐朝以后民間的說法,。使他的職稱與稱呼合為一體,成為另人敬畏,、惹人喜愛,,有讓人怕的神。
◆互動環(huán)節(jié):
過小年,,你的家鄉(xiāng)都吃啥,?
下面的是網(wǎng)友分享的各地風(fēng)俗,歡迎您的分享,。
鄭州:吃“灶糖”,。
駐馬店:二十三,喝豆腐t~
南陽:二十三,,吃饃干,。
新野:吃火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