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鉤雖小,,但蘊含深厚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
鄭建偉:換個角度收藏“歷史”
●晚報記者 李 楊 文/圖
饕餮紋青銅帶鉤,、鑲綠松石青銅帶鉤,、雙龍首青銅帶鉤……昨日,,在確山縣雙河鎮(zhèn)鄭建偉的家中看到這些稀罕物,,用好奇至極來形容記者當時的心情恐怕再合適不過了,。
帶鉤究竟是什么,?原來,,帶鉤是古人腰帶上的掛鉤,,也就是現(xiàn)在的腰帶扣,。能用得上帶鉤的都是達官貴人,所以帶鉤往往代表了當時最頂尖的設計和精湛的工藝,。
收藏帶鉤純屬偶然
鄭建偉1977年出生,,是確山縣雙河鎮(zhèn)人。從小,,鄭建偉就對歷史很感興趣,,上學時最愛上的課就是歷史課??舌嵔▊フf,,真正走上收藏帶鉤的道路,是一個偶然的機會,。
鄭建偉平時喜歡上網(wǎng),,尤其喜歡瀏覽一些古玩交易網(wǎng)站。八年前的一天,,鄭建偉在一個古玩交易網(wǎng)站無意間看到了一張鑲綠松石青銅帶鉤的照片,,非常喜歡。一番研究之后,,鄭建偉得知,,帶鉤多為青銅制造,起源于西周興于秦漢延續(xù)至明清,,不過明清時的帶鉤已經(jīng)脫離實用性質(zhì)而改為把玩欣賞了,。在青銅帶鉤中,鑲綠松石的帶鉤比較少見,而且,,這個帶鉤的長度有
第一次買帶鉤就從網(wǎng)上買,安全嗎,?最起碼得看看賣家手中的這個帶鉤和網(wǎng)站上的照片是否一致吧,?得知賣家是山東人,考慮再三,,鄭建偉坐上了去山東的火車,。
這是鄭建偉第一次單獨去外地買藏品,而且是第一次去山東,。由于當時走得急,,沒有計劃到達目的地的時間,所以,,等鄭建偉按藏友所說的位置一路來到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時,,天已經(jīng)黑透了。“當時還沒有智能手機,,也沒有導航和百度地圖,,找個地方難死了。”鄭建偉說,,還好,,最后他在藏友家見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鑲綠松石青銅帶鉤。就這樣,,在山東藏友的家里,,鄭建偉買下了屬于自己的第一個帶鉤。
從此以后,,鄭建偉便走上了帶鉤收藏之路,。
因為帶鉤翻遍史書
在鄭建偉收藏的帶鉤中,最短的
“有關(guān)帶鉤是實用品的文字和實物,,歷史上都有大量記載,,在大量古墓挖掘中也得到印證,。秦始皇時期,秦軍作戰(zhàn)的策略首先是消滅敵人,,然后是保存自己,,所以軍人裝備盡量做到輕裝簡行。當時士兵下身不穿鎧甲,,凡是不利行軍打仗的裝飾一律不帶,,可帶鉤卻是必備必用之物,常掛于腰間,。”鄭建偉說,,“那時長帶鉤已經(jīng)脫離了帶鉤本身的實用價值,常作為擺件使用,。”
談及收藏感悟,,鄭建偉認為,帶鉤雖小,,但它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卻相當深厚,。作為一種藝術(shù)品,,帶鉤的精致做工表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靈巧,。而作為一種文物,帶鉤比文字和繪畫更加形象,,能夠給人一種感性的歷史認知,。
“現(xiàn)在,對于帶鉤及帶鉤收藏,,知之者仍然甚少,,與目前流行的收藏相比,我也算是換個角度收藏‘歷史’,,希望能為收藏愛好者展現(xiàn)一個多姿多彩的帶鉤世界,。”采訪結(jié)束時,鄭建偉說,。